“能住上这么好的电梯房,真的很开心!”穿行在样板间里,看着窗外花园式的安置房,听着楼上楼下忙碌的装修声,73岁的戴慰英满脸笑容。作为土生土长的康家村人,她期盼多年的安居梦正越来越近。
宝山区庙行镇康家村是上海第一批“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工作启动以来,经过动迁、土地出让、开发建设,如今22万方、2263套安置房已全部建成,年底前将启动分房。
康家村地处长临路西侧,西与大场机场隔河相望、南与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相接、北至长江西路。全村土地总面积1950亩,其中城中村范围面积约912亩,共有(居)农民约650多套。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康家村是全市重要的菜篮子工程基地,曾获得过上海市先进村称号。但随着城市发展,外来人口大量集聚,村里农民别墅外借出租,造成违法建筑集中、基础设施缺失、消防隐患严重、环境卫生脏乱差等社会问题。最多时,全村外来务工人员达到3万多名,人员流动无序,管理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先进村也变成了一块“城市伤疤”。
2014年,康家村被列入上海首批启动的“城中村”改造地块。通过规划调整、引入社会资本,康家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加速推进。2017年5月,改造项目开工。经过多年建设,原先脏乱差的“城中村”已变成绿地公园环绕、新房鳞次栉比、公建配套完善的新天地。
目前,改造项目的三期动迁安置房中,一期907套正紧锣密鼓进行装潢装修,二期871套有望在今年10月完成验收,三期485套已完成结构封顶进入内部配建。在按照不低于商品房建设标准的指导下,村民全程参与到了动迁安置房的高品质建设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
在康宁路另一侧,改造项目的商品房与安置房遥相呼应,有的已经入住,有的完成结构封顶,还有的正加快建设。其中一部分配建房作为人才公寓,为区域内青年人才提供温暖的住所。
“为了满足老百姓尽快回迁的意愿,我们能快则快,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施工周期,把疫情耽误的工期抢回来。”康家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改造项目的教育、商业、绿化等公建配套工程也在同步推进、加速落地。一所幼儿园已接近完工,保证明年进行招生,刚完成控规调整的商业综合体也即将进行土地出让,争取明年初开工,还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和一所幼儿园也要求建设单位尽快办完相关手续尽早开工,加速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和期盼。”
作为宝山上一轮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之一,随着康家村改造步伐持续加快,昔日区域发展“短板”正通过“城中村”改造这项民心工程迎来新机遇、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