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子里土壤偏沙质,大家就开出一片地种花生。眼下,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
京郊大兴。穿过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在一片白杨环绕的田间,矗立着一片孤零零的院落。老旧的红色砖房,把人的思绪一下拉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李胜群与高本岱用锄头在玉米地中除草。
“这里最初是我们支队的新兵训练基地,后来有了新的训练基地,这里就被改造成了支队的仓库和蔬菜种植基地。”“点儿长”李胜群介绍着基地的由来。
一个“点儿长”外加3名战士,就是仓库小点的全部人马。
这个情景让人不由地想起了《士兵突击》里的“草原五班”——地处偏远,荒无人烟,5个兵,数着没有尽头的时间,默默无闻地看守着驻训场。仓库小点远离城市,距离营区也有四五十公里的距离。成年累月、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没有训练场上的热血沸腾,没有执勤上哨的光荣责任,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时间仿佛在这里静止。4名官兵,守着一个菜园子,度过了一段段漫长的时光。去年退役的老班长姬文昊在这里奉献了整整10年的青春。
“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士兵突击》里许三多的人生哲学深深影响了4名菜园官兵。“扛起枪能打仗,挥起锄头也能搞建设。保障单位的蔬菜供应也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跟站岗卫国一样光荣。”虽然驻守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但军人的标准不打一丝折扣。
赵君良利用自己的特长改造闲置的手扶拖拉机,使其重新发挥作用。
早上6点起床,整理内务、打扫卫生;8点到地头耕地、除草、浇水;下午5点到6点的例行项目是体能训练,即使这里没人考核。
屋里的地面亮得能照出人影;院里的小操场,每天打扫三次,不留一片叶子;一块抹布,也被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放在窗台一角。
赵君良戴着草帽,驾驶着自己改造的手扶锄地机,穿梭于田埂间翻地除草,一趟下去早已汗流浃背,还被蚊子叮了一身包;高本岱轻轻掸去茄子叶片上的泥土,将豆角藤蔓缠绕在搭好的竹竿上;黎明掐去西红柿顶端的嫩芽,背着喷壶给蔬菜除虫。
闲暇之时,李胜群到基地外的农田里找老乡学习种菜经验。
京郊小院里迎来了丰收时节,生机盎然,瓜果飘香,笑声不断。
上级领导对仓库小点的战士生活也很关注,前不久专门为他们更换了使用方便的电热灶。
作者:代丽丽 白继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