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受访专家提醒,上述建议有一个隐藏前提——时间。实践上述建议需要较长时间,短期内难以见效。然而短期内四川还面临两个课题:今冬明春、明年夏季的能源保供。
综合受访专家观点,这是现实而紧迫的挑战。根据预测,极冷天气有可能在今年冬季出现,这意味着供暖需求增加。而冬季又是枯水期,水电供给减少。至于明年夏季,也需要做好再次应对高温干旱极端天气的准备。
如何应对眼下的挑战?受访专家建议迅速着手准备,包括加强电煤供应保障、前瞻性做好水库蓄水、抓紧提升现有发电机组生产能力等。詹巍特别建议对省内在建光伏电站等进行评估,条件允许可实行扩容,从而实现在数月内新增发电能力;同时可进一步挖掘企业端节能潜力,鼓励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加强对全社会节能和低碳生活宣传。
多位专家还提到,要进一步巩固产业界信心。王海林建议在做好电力保供同时,可明确延续我省水电消纳示范区政策(该政策本应于今年底截止),传递我省建设全国优质清洁能源基地的明确决心。同时多位受访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做好企业解释工作,及时打消企业来川投资顾虑。
(原标题 川观智库追问水电大省遭遇的缺电难题——建好清洁能源战略基地,四川需直面今夏暴露出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