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排查雨水渗漏痕迹,何女士同维修工人一致认为,渗漏点在该楼的墙体外侧,“如果能在这个漏点搭建雨棚,就能解决问题。”对于何女士的请求,物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搭建雨棚得住建部门审批,“申请很麻烦。”
另一位居民反映,2014年入住以来一直在反映漏雨问题,“‘接龙’报了4处,只修了一处。漏雨漏得太糟心,入户门厅、窗台,甚至是入户门旁的电表箱附近都在漏雨,可是一直没见物业安排维修。”
“每次问什么时候能修我家,物业总回答人多,得排队。”20户居民反映,去年就参与“接龙”,但直到今年也没等来维修。“连架子都没搭,问物业,总说已经向开发商申报了。我们又联系不上开发商,社区居委会也一直在微信群内协调,都说向相关方面反映了,但现在小区里已经见不到施工的迹象了,我们却一直在等待。”一位居民说。
“今年雨季漏雨严重,物业已向开发商上报,一直未答复何时开始修”“电梯井渗水,维修一直未动”“地下室漏水,从去年到现在一直没修”“架子搭了,一直没修”……在“接龙”留言中,居民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位居民说,他家自2014年入住,当年就开始漏,2015年小漏,2016年大漏,积水没膝深,“2016年秋修过一次,原来的漏点修好了,又出现新的漏点。实木窗套、壁纸、地板都给泡了。因各方都互相推,自2016年至今,一直没人给修过。”
回应
开发商电话空号 物业称维修将继续
维修工程能否继续进行?尚未修好的漏点能否获得彻底维修?针对居民关心的问题,连日来,记者多次致电该小区物业公司、开发商及相关维修施工负责人。
一名施工负责人听完记者反映的问题非常生气,称记者侵犯了其权益,并质问记者从何处查到的联系方式。之后,该名负责人称,其所负责的区域已修了100余户,“目前是停工状态。领导说,得协调后再定维修方案。”
记者了解到,该小区开发商为北京华世柏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物业为北京中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延秋园分公司,中海集团为其实际控制人。
联系该小区开发商,记者才发现其相关登记电话已为空号。记者连续多日多次致电开发商一负责电话,也始终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将居民再“接龙”等情况告知中海集团,一相关负责人表示,其会向相关部门反映该问题,并给予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未能收到回复。
8月31日,小区物业公司一位负责人称,他尚不知居民再次“接龙”的情况,并称维修会继续进行,“搭雨搭可能会破坏小区的整体风格,但我们会想办法协调,解决家住A区33号楼的这位居民家中的漏雨问题。”他说,目前维修工程停工,是因第一期维修合同已经完成。我们正在协调下一步的维修资金,并签订相关维修合同,施工本月开始。”
就在记者发稿前,听说有记者在核实小区的漏雨及维修情况,一位居民特地致电并希望将其建议转告中海集团及物业。“我家也是漏了很多年,并不是修不好,这次已经修好了!”他说。记者询问详情,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居民说,他家自入住以来便漏雨,年年修年年漏。2021年“接龙”报修后,获知昌平区及沙河镇政府介入,居民可以参与了解维修工艺,所以维修时,他专门从单位请假严密关注维修进程。每天他都会询问当日维修内容及标准要求,可后来发现工人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并且不能保证维修后不再漏雨。
“这次维修机会来之不易,我得想办法怎样才能彻底修好。”该名居民告诉记者,曾有消息称,中海集团光维修费便花了一个亿,仅此次维修就要投入2000万元,“工人说,你觉得能修好吗?这么大工程量,都修不漏了,那我们还怎么干活?”他说,最终,他同维修施工人员达成协议,自己额外支付了一笔费用,要求工人确保施工质量。结果,今年几次大雨,他家一点没漏,“归结原因,就在于严把施工质量关。要想走出年年修年年漏的怪圈,就必须要牢牢控制维修工艺和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