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以“江苏这十年·长江之城”为主题的2022年“SHOWJIANGSU”摄影采风活动在南京启动。9月2日,来自法新社、欧新社、德国焦点图片社、德国电视台、日本共同社、越南之声等主流媒体的记者和知名摄影师来到行程的最后一站扬州,近距离感受长江风采,以世界的眼光记录下长江江苏段奔腾活跃的经济浪潮以及水韵风情。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自古以来,扬州就是文人墨客着笔甚多的城市。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是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因为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 “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
来到六圩长江口门段灯塔公园,采风团成员走上灯塔,登高望远纵览长江风貌。作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点,扬州以其独有的地理位置在长江沿线城市中独树一帜。“六圩灯塔塔尖高66.9米,喻意京杭运河江苏段的长度669公里。”据项目工作人员王爱民介绍,这是当今世界上最大、射程最远的LED面光源内河航标灯。该灯器首次应用了灯光叠加原理,使在长江航行的船舶在10公里外,不论白天和夜间都能够准确找到京杭运河六圩口的位置。
“船行老虎口,船民腿发抖”, 由于此处水域情况复杂,单日进出河口船舶流量大。同时,受洄流、运河水流、长江主流汇合影响,水流呈现无规则流态,是长江航线上有名的险地,事故数量曾占到长江干线事故总数的近十分之一。
2020年以来,施桥船闸至长江口门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展,拆除沿河老旧建筑7万平米,碍航码头9座,整治“三无”船舶300多艘,对原有航道进行疏浚,新建船舶待闸泊位84个,改造提升水上服务区,改建碍航桥梁,通航等级从三级提升到二级,航道更为畅通安全,船舶停靠泊位增多,船行至此再也不用提心吊胆。
“目前每天经过的船只数量约1700艘,最高峰的时候可达5000艘。由于水运成本低、货运量大,以水运方式分担的货运量总量持续增加,每天经过的船货运量可达一百万吨。” 王爱民说。六圩灯塔为船舶安全进出京杭运河六圩口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是长江“黄金水道”和京杭运河重要的助航标志。
目前,工程以“绿色•文化”为主线,以实施护岸新建、桥梁改建、绿化景观以及灯塔公园、六圩轮渡公园等航运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为基础,系统打造航标文化、船闸文化、乡愁文化、交通服务品牌文化、诗词文化、口门生态文化等6大文化功能分区的施桥口门文化主题公园,在运河两岸靠船墩设置“江之歌、河之声、淮之吟、湖之咏、海之忆”五个篇章的江河文化诗词长廊,进一步丰富运河文化内涵。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燕钰
编辑: 燕钰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作者:燕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