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蜂巢能源动力电池 蜂巢能源创始人 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张放南:电池技术发展趋势
我们对材料体系做了一个简单的划分。首先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在体系上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是三元会从原有的高镍无钴,发展到低镍无钴。去锂化是未来锂电池的一个主要方向,在能量密度相对较低的应用市场,钠、镁等新的电池未来竞争会更加激烈。其他的优化方向,包括壳体薄型化,其他材料规模化和自动化等,同样,控制成本、提升质量、提高性价比也是主要趋势之一。同样,制成技术会从原有的常规电极发展到厚电极、双层涂布等,通过这些工艺技术的提升,使能量密度、电池性能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另一个方向就是快充化、高端化。行业里快充需求的明确越来越细,量产的节奏越来越快。我们分析,市场上的车型应该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实现 4C 充电、800 伏产品的量产。针对快充,我们就未来的主要方向做了一个解读,快充从原有的 45 分钟到现在 20 分钟、10 分钟。10 分钟充电已经能够使整车达到续驶 250 公里,我们也完成了相应的测试和认证。未来快充是不是进一步提升,由 4C 提到 5C、6C 等等,我们认为需要结合着市场的充电桩布局能力,以及现在整车的其他附件配合能力来共同实现。目前 4C 已经能够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结合充电桩情况,对下一步是否提升快充能力,还需进一步分析。更高的能量密度主要是固态、半固态,以及锂空气等新型化学体系。高安全、高密度成为所有电池企业追求的主要方向之一。
下面介绍一下蜂巢能源在材料体系、技术和产品的布局。首先,蜂巢能源的技术路线,我们把技术路线分成两大类,主要划分的类别是无钴系和传统的三元。我们叫大无钴,包括铁锂、钠电、三元都在其中,未来这部分会达到 70%-80%。在整个化学体系的路线方向上,我们做了明确的划分。未来各个技术路线,包括无钴、三元,主要的发展方向是提升能量密度,通过材料技术的提升以及结构的简化、轻薄化等等,最终的主要方向还是在保证安全、降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能量密度。
铁锂的未来发展方向中能量密度的提升就是锰铁锂,三元无钴未来的方向是尖晶石。我们已经有两款产品,实现了无钴化。245Wh/kg 的产品主要适配 800 公里,240Wh/kg 会适配 600 公里的产品。
这是蜂巢未来全域电池的短刀化布局,我们覆盖从 L3-L6 短刀全尺寸,覆盖从 1.6-4C 的全充电范围,覆盖无钴、三元等全化学体系,覆盖乘用车、商用车、非高速电动车等全域的使用场景。我们现在做的 PHEV 以及增程式 L4 产品,短期内 PHEV 和增程式会出现爆发,市场需求会提升。针对 PHEV 产品,去年初我们就完成了续驶里程 50 公里、150 公里、250 公里的全部布局,重点布局铁锂的产品。我们通过磷酸铁锂来实现这几个里程的 PHEV 全面覆盖和布局。
全域短刀化布局,重点介绍一下 L6 纯电动产品的布局和应用情况。目前主流布局了 5 款产品,包括从 A0-B 级以上,包括传统的 SUV 到轿跑等稍低底盘的产品。我们做过短刀产品的电池包布置分析,从目前看,短刀产品的成组效率要比传统的电池包成组效率高 30% 以上。尤其在高度尺寸受限的轿跑车型,它的成组效率会更好一些。这些产品都陆续在开发过程中,184 实现量产预计一年左右,196 今年实现量产,其他产品会陆续实现量产。
这是快充产品的布局。整个市场对快速充电的需求越来越明确,越来越迫切。我们蜂巢对快充产品也完成了布局,包括两款,一款是 149Ah,4C 产品,已经匹配了客户的整车,完成了冬标和夏标的标定。160Ah,2.2C 的产品,能量密度在 250Wh/kg,完成了产品的设计和定型,配合整车做相应的标定和开发,明年中旬实现量产。短期内 800V,4C 产品,需要结合着充电桩、整车其他电器件的情况。我们对电芯的容量做过推导,最终的结论就是 150Ah 左右的产品适配 400-800V,是最优容量的选择。短期内,在充电桩布局快但布局没那么完整的前提下,我们做的 800V 系统可以兼容 400V 充电桩。这款产品结合了市场分析、客户需求分析,最终完成产品设计和定义开发。
蜂巢愿携手行业各位同仁共创未来,谢谢大家!
(本文根据泰达汽车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