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miancaijing.com
刘益谦曾对媒体称,自己在上海有数百套房产,具体数字记不清了,如今直接成立地产公司卖豪宅,地产生意对他应该不陌生。
本文由无冕财经(wumiancaijing)原创发布
作者:方原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实习生:龙玉
豪宅市场,跑进一个新玩家。
今年10月,有媒体报道称,在湖南长沙, 有个豪宅新盘“嘉臣道”准备开卖。大户型,180-260平方米,位于被称为长沙“陆家嘴”的滨江新城。
这项目,有点故事。它是长沙月亮岛板块最高限价项目,原是闽系房企阳光城操盘。但爆雷之后,被宸嘉发展接手,打造为豪宅。项目名也从“阳光城江天悦”改为“宸嘉·和顺·嘉臣道”。
这家房企除了长沙项目外,还分布在成都、武汉、深圳等地。
项目的开发商宸嘉发展,名气比不上“碧万融”,但背后的老板刘益谦,在资本市场可是大有来头。
有媒体评价,宸嘉发展此举为“楼市逆行者”。难不成,刘益谦这位资本大鳄,开始“收割”房地产了吗?
“失足”地产股
外界给刘益谦贴了许多标签。
资本猎豹、民间股神、收藏土豪……从这些标签可以看到,刘益谦在股界及收藏界占有一席之地。
刘益谦早年跑过出租、卖过皮包,开过杂货店。
真正让他发达的,还是资本市场。
早年间,国债发行,年利率接近12%。大多数人看不懂这个模式,不敢买,但刘益谦入手了。
有说法是,刘益谦是在开出租的路上,听到乘客提起国债赚钱,于是果断买入。
尝到国债的甜头之后,刘益谦大步踏入股市。
据《新财经》,1990年,豫园商城发行股票,每股100元,刘益谦买了100股。一年之后,豫园商城的股票被炒高至10000元“天价”。刘益谦果断套现,赚了100万元。
此后,刘益谦成为上海滩的风云炒家。打新股,买法人股、认购证,试水各种玩法。
▲刘益谦有“法人股大王”之称。
“我做事的原则之一,是必须有较大的利差存在,至少要两倍,也就是市场价格被严重低估了。”2003年,他曾对媒体总结。
当年,能与股市旗鼓相当的产业,只有未经规范的房地产业。
正当刘益谦在股市大杀四方时,远在南方的潘石屹等人,正在海南投身地产大潮,一众地产富豪诞生于此。
但刘益谦没直接搞地产,他转头做起了最熟悉的买卖——金融地产。
2009年,刘益谦盯上了地产定向增发股。他选中的股票都是国资属性的房企,有保利地产、金地集团、首开股份等。
市场消息称,刘益谦当时动用了60亿资金,参与8家公司的定增。
但地产股并未带来可观回报。
以保利地产为例,增发时股价从15.89元/股的增发底价抬高至24.12元/股。刘益谦动用10.85亿元获配4500万股。但在次年7月14日,解禁期至,股价却跌至11.31元/股。
直到三季报发布当日,市场惊觉,刘益谦已割肉清仓。据媒体估算,刘益谦此番投资亏损,在3.2亿元起。
其他地产股亦是同样“惨烈”。
时年7月21日,刘益谦斥资约4.886亿元,认购首开股份定向增发3500万股,价格约13.96元/股。7月30日,耗资4.76亿元认购金地集团3400万增发股,增发价为14元/股。
在金地解除解禁后,刘益谦账面浮亏约11%。仅在首开股份上有盈余,浮盈近1亿元。
刘益谦沾手房地产,这把算是亏了。
事后有人分析,在刘益谦大额购入地产增发股后不久,房地产调控政策陆续出台,股价下泻。即使刘益谦选择更为保险的国字头房企,仍无法避免亏损。
经此一战,外界很少听说刘益谦再碰地产股。
“土豪”买家
纵横资本市场近20个年头,刘益谦不缺新生意。
2009年起,刘益谦频繁在收藏品市场崭露头角,拿下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本》、王羲之的《平安帖》等艺术品。
“股票买便宜的,艺术品买贵的。”刘益谦这样说道。
有媒体测算,仅在2009年、2010年两年间,刘益谦夫妇花了20亿在收藏品市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