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韩迅 上海报道
尽管价格高企不下,但硅料企业的长单越签越多。
10月17日晚,大全能源(688303.SH)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内蒙古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大全”)近日与某客户签订了《硅料采购合同》,合同约定2023年-2027年某客户预计共向公司及内蒙古大全采购4.62万吨太阳能级原生多晶硅。
按照PV InfoLink最新(2022年10月12日)公布的多晶硅致密料均价30.30万元/吨(含税)测算,预计采购金额约为139.99亿元(含税)。
百亿硅料大单并非个例。今年以来,硅料上市公司至少已经签订了12笔硅料销售长单,如果再加上“上海东方希望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6.68万吨,硅料长单规模约为242.84万吨,金额高达6519.18亿元。
“长单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从硅料企业角度来看,未来硅料产量产能非常大,如果硅料企业不签长单的话,一旦未来出现了硅料供给增大,下游可以随意采购,硅料企业的销售可能就会受到影响。”10月18日,隆众资讯光伏行业分析师方文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另一方面,从硅片企业角度来看,如果硅料未来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量产,再叠加一些其他因素影响,硅料价格可能又会涨,下游企业为了控制风险与成本,签订长单是比较有保障的。”方文正表示。
PV InfoLink的数据显示,相对于2022年1月初的23万元/吨,硅料的价格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达到了约32%,而硅料的价格上涨原因就是供不应求。
长单最远已签至2030年
目前国内的硅料企业主要是六大企业,即通威股份(600438.SH)、大全能源、新特能源(01799.HK)、协鑫科技(03800.HK)、东方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方希望)和亚洲硅业(青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硅业)。
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包括通威股份、大全能源、新特能源在内的三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至少披露了12笔重大销售合同,其中通威股份签订的长单最多。
3月22日,通威股份公告称,公司4家子公司拟与隆基绿能(601012.SH)8家子公司签订多晶硅长单采购协议,根据协议,双方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多晶硅交易量为20.36万吨,预计销售总额约442亿元。
此后,通威股份在6月18日、6月23日、7月2日和9月10日又分别对外发布了5笔长单销售合同,下游采购企业分别包括双良节能(600481.SH)旗下的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下称双良包头公司)、包头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包头美科)、宇泽半导体(云南)有限公司、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晶科能源(688223.SH)及其子公司。
至此,通威股份的上述6笔长单合同预计销售多晶硅144.22万吨,预计销售金额约为3573.66亿元。而在2021年,通威股份的营业收入仅为634.91亿元。
大全能源今年也至少签订了3笔巨额长单协议。
除去10月17日晚公告的4.62万吨以外,该公司在今年2月28日和10月14日还分别与某客户、双良包头公司签订了3万吨和15.53万吨的多晶硅销售合同。
3笔合同合计销售约23.15万吨多晶硅,预计销售金额约为683.15亿元,这对于去年销售金额仅为108.32亿元的大全能源来说,可谓是保证了未来几年的营业收入。
在港股上市的新特能源今年至少也签订了3笔长单,约合销售硅料为68.79万吨,预计销售金额约2059.97亿元。
除了数量越来越多,下游企业与硅料企业签订的长单合同的时间期限也越来越长。
例如,通威股份今年3月与隆基绿能签订的长单协议,仅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即两年时间。
但是从6月开始,通威股份的长单多数都签订了四五年之久,基本上是从2022年签到2026年,而和包头美科的25.61万吨长单最远甚至签至了2027年。
而大全能源与下游客户的这3笔长单基本上也是锁定了未来四五年的硅料销售。其合同期限分别是“2022年-2026年”“2022年-2027年”“2023年-2027年”。
新特能源签订的长单时间更长。其与双良包头公司、晶科能源及其子公司签订的都是“2023年1月-2030年12月”的8年长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