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客左右为难?
严冬即将来临,欧洲政客们仍在谋求自救。
两天前,欧盟举行秋季峰会,试图就进口天然气限价达成一致。但经过10多个小时的拉锯,27国领导人无功而返。与南欧国家的限价呼声针锋相对,德国、荷兰、丹麦等国持强烈反对态度。匈牙利总理维克托直言,欧洲在经济上“自杀”并不会帮助乌克兰。
有欧洲媒体称,传统盟友之间的分歧不断显现,欧洲政客们左右为难:是各国团结一致,相互支持?还是每个国家更优先考虑到自身的特殊性?
两位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欧盟内部的政策两难在能源领域的体现——究竟是先解决本国的能源安全,还是服从欧盟层面的对俄制裁?
“欧盟内部各国能源结构差异很大。一些国家不得不更顾及本国利益,如果盲目追随别国,可能会对其内政造成更大影响。”崔洪建指出,这与疫情初期的情形相似,各国以本国利益为优先,一些民粹色彩强烈的政府尤为如此。但在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下,各国在货币和财政上连为一体,所谓“本国利益优先”其实也会损害欧洲以及其他国家的利益。
“这是欧盟机制性的问题,涉及欧盟行动的整个框架。”叶江指出,在贸易等一些领域,欧盟已是一个超国家的机构,成员国可以放弃自己权利,来服从整体安排。但能源价格问题上必然和财政政策相联系。到目前为止,欧盟在财政政策方面仍以国家为主体。欧盟当然希望就能源价格达成统一协调,但它实际能力有限,不能完全像贸易领域那样用欧盟的制度来规制各国。各国仍会以本国利益为先,打自己的小算盘。这就使得欧盟层面的主动协调显得矛盾突出、困难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