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的心态,我有找到一种这样的分析。
是说我们这代人通过聊天室、QQ群和兴趣论坛构建起自己的身份认同,在微博发自拍照,在朋友圈晒午餐和自己的想法,在网易云听歌。
于是一方面,与我们互动的那些信息,我们看不到具体的人,他们面貌模糊。
另一方面,我们太早就能接触到与我们生活无法匹配的光鲜,伸手触碰触不可及。
所以从小被流行媒体灌输“独一无二”,“自由选择”的我们,终有一天会遭到现实的毒打,溺死在拟媒体的世界与惨淡现实中间巨大的海沟中央,继而部分人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去人格化,看做机器般的NPC。
用更符合美利坚国情的话说,就是美国梦碎了。
人人都能成为梦想的自己,这样的神话破灭了。
于是为了满足这帮软蛋的落魄心态,一帮人半真半假地去证明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运营辣鸡不做人事的烂游戏。
这帮Tiktok上毫无底线的乐子人将镜头瞄向精神病人,无家可归者和智力障碍人士。
这些弱势群体成为了受害最严重的目标,因为他们逻辑混乱,口齿不清和情绪不稳定的特点恰好就能满足互联网对NPC的刻板幻想。
很遗憾对弱者作为人尊严的践踏,已经成为了Tiktok上最臭不可闻的乐趣。
到目前为止,关于NPC的话题在Tiktok已有35亿的播放量。
我非常不想强调什么「爱具体的人,而非爱抽象的人」这类大道理。
但虚拟角色正在变得原来越像真人,而真正的人却在被人当做NPC。
这种亲历世界下沉的感觉,每次都令我喘不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