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玄关又称门厅,指建筑物入户门到正厅中间的转折空间,除了是一个过渡空间,还有含蓄文化表达、隔开内外建筑的作用。
在其功能上有保护隐私、会客、挡住穿堂风、居住下人的四合院、倒座房等,既要「藏」室内之私密,又要「露」屋主之品位。
▲中式玄关
但现在楼房公寓与传统院落住宅不同,只有方寸之地,无奈只能围绕「进」和「出」两个动作,再伴生由这两个动作产生的收纳需求去做设计布局,多少丢失了些传统玄关的精髓。
▲现代玄关
尤其是看了日式玄关的设计细节后,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国内总把玄关和鞋柜画等号了~
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个非常细节的日式玄关案例:
1、独立式
▲玄关布局图
从玄关布局图可以看出,此玄关是一个独立式玄关,在这个独立的空间内,做了非常多的细节设计。
▲入户实拍图
可从入户门的视角望去,却没有繁杂、凌乱之物。
相比通道式玄关,同为进门后的第一个区域,独立式玄关,它的好处是与室内空间是隔开的两个独立区域,能很好的保护室内隐私,也能防止灰尘进入室内空间,并且能减少室内暖气外跑,杜绝室内穿堂风等。
2、落尘区
提起日式玄关,少不了下沉式的落尘区设计。并且,会用不同材质区别开来。
▲入户左侧(动线一)
下沉区,用石材铺设,相对好清理也耐造,进门后鞋上的灰尘、收发快递的脏污,下雨天从外面归来,雨伞低落的水滴,都在此区域。
台阶上,基本是与室内衔接的木地板为主,这个简单的过渡,能让屋内完全干净、降低清扫难度。
▲入户右侧(动线二)
当然,这个玄关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不光做了下沉,还做了双动线,下文我们具体说。
3、土间
与我们以往所见玄关不同的是,设计了独立的土间(进门的右手边,有两扇门,主人回家后,从右手边的门进入就是土间)。
所走的动线是:进门右转→落尘区换鞋→台阶上换衣。这样鞋上的灰尘在落尘区,干净的家居鞋放台阶上穿,不会弄脏木地板地面。
▲土间布局
与大多数玄关相同的是,换衣区的配置:鞋架+换衣区+全身镜。
▲土间布局图
区别在于,因为有落尘区,所以,物品也根据「有灰」和「无尘」分布在两个区域:
衣服、背包等干净的物品,在无尘区收纳;鞋子、雨伞、推车、拉杆箱这类出门要用的物品,则集中在落尘区收纳。
▲土间细节
在这里面,有两个标新立异的做法是:
一,两个门,落尘区的门是入户动线门,而出门时,会从无尘区走,所以,无尘区也有门。
注:有的人可能觉得这样的布局很好,但也不用是两个门,可若没有门,土间会外露,会丧失整个玄关的美观度,其实,推拉门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案。
二,落脚石,进出门时,都会牵扯鞋放置过远,无法一步跨到的囧境,因为在落尘区中间,设置了一块高于地面的落脚石,辅助拿鞋。
注:别看这个非常小的细节,实则非常有必要,尤其是稍微宽的落尘区,因为追求极致干净的人,不可能容忍穿着袜子踮着脚取鞋。
4、客用鞋柜
相比主人,客人没有那么复杂的进门流程,进门的左手边,单纯的鞋柜,就能满足客用需求。
▲客用鞋柜
而这样做,主要因为不同人身上的菌群不一样,也是出于卫生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