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因为鞋柜是悬空的,考虑到客人在换鞋时,会有光线不好的感觉,鞋柜底部还特意添加了感应灯。
▲鞋柜灯带
之所以不布线,是因为玄关本身是一个独立区域,需加灯的位置又少,用后期加装的感应灯,成本更低。
如此一来,客人走近,自动亮灯,这种智能的方式,既贴心又能给客人留下好的印象。
以上两点,其实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若玄关空间有限,也能用收纳盒的方式,将客用拖鞋独立收纳。
5、双动线
也是这个案例最精华的地方。
动线一,客人换完鞋后,上了无尘区,迎面的门就是入客厅的门,客人可以由此直接进去室内。
▲动线一:入客厅
而主人,在没有采购之时,也可以从土间无尘区门出来,直接进入客厅。
但大多数情况,主人回到家,都会顺手买些蔬菜、瓜果,这时,就可以走动线二:土间门推入进厨房。
▲动线二:入厨房
这个设计点虽然很小,却能减少动线路程,大大地提升居家便捷感。
当主客同在一个空间时,能保证同步、且无障碍沟通,清洗个水果也方便。
作为空间使用者,人理所当然是设计所要考虑的第一要素,细致的玄关场景梳理,确实能带来生活的便捷、洁净感,长此以往,还会有身心轻松的感觉。
可关于玄关细节传统继承,我们确实丢失了一些东西,当然这里面有空间限制的因素,但空间不是主要原因,要说室内空间,我们大多数人住的房子都比日本人均面积大。
当然完全继承传统也不可能,有一些好的点我们可以延袭,不好的点可以改善、提升,别让他们总把我们的东西拿去,再分享时,还觉得人家做的“细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