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创团·筱恬
期中考试刚过,听同事说起了她家小区发生的一起悲剧。
有个上初一的小女孩,此前成绩一向很好。但这一次却考砸了。
为此,女孩的父母责骂了她。结果这个孩子想不开,从楼上直接跳了下去,当场去世。
大人的望子成龙,代价竟是孩子失去生命。得知此事,大家都无比唏嘘。
不禁想到最近看过的两个新闻。
一个发生在山东济宁。有个11岁的小男孩,成绩不算好,考试总不及格。
这一次,在自己的努力下,男孩终于拿了60分。为了鼓励他,爸爸特意摆大席请一大家人吃饭,庆祝儿子学习进步。
而另一个发生在江苏苏州。二年级的男孩考了23分,把试卷拿给爸爸妈妈看。没想到,他非但没被挨骂,还获得了点赞。
妈妈说,她为儿子的进步感到高兴。“孩子只要认真学,再小的进步都是值得肯定的。”
对比鲜明的两个新闻,莫名就让人心头洋溢着暖流。不管考得如何,总有父母在身旁笑语盈盈地为自己鼓劲儿。跟那个自杀的女生相比,新闻中的这两个男孩是多么幸运和幸福!
都说孩子的分数是家长的“晴雨表”;考好了喜笑颜开,考砸了大发雷霆。
但你可知,那个没考好的孩子,往往自己就已经承载了不少压力和痛苦。大人的过激反应,无异于再往他们受伤的心上再捅一刀。
其实,孩子越是考得差、越是处于低谷时,就越需要我们的关爱和鼓励。父母这份无条件地接纳,才是他们逆风翻盘的最大动力与底气。
为什么我们总是以爱之名,对孩子面目狰狞?
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曾来过这样一组家庭。
男孩名叫邹骁,今年七岁,正在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特别严厉的妈妈。
每天晚上写作业时,妈妈都会不停地批评他,指责他拼音写错、句子没加标点符号、做算术题速度慢……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妈妈让邹骁刷题,做不完还要罚写。当他委屈落泪时,妈妈马上甩脸色:“你要哭哭啼啼的,咱俩就别谈了,你自己干去吧。”
就这样,邹骁每次见到妈妈总是战战兢兢、畏畏缩缩。他说:“有时我思考的时候,看到我妈妈苦脸了,我就害怕了。”
这样的状态自然学不好。面对儿子成绩怎么都提高不了的现实,焦虑的妈妈开始变本加厉地批评辱骂孩子,甚至暴打。
她承认,自己“有时候会口不择言,会说一些很伤人的话,气头上来的时候,就会失去自控。”
而邹骁爸爸同样表示,妻子在家非常强势,“每天都在批评孩子,从来不鼓励。孩子一半的精力都在看她的脸色,根本没法学习。”
对此,邹骁在节目中吐露了心事:“我想让我妈妈能多给我几次机会,我想让她再帮帮我。”
但是当嘉宾老师问:“你觉得你爸爸妈妈理解你吗?”
他却忍不住当场掉了眼泪。他说:“妈妈说我是二百五,我不想让她这么喊我。”
那一刻,忍不住心疼这个男孩。自己最亲爱的妈妈,一直以来却总是用最恶劣的态度对待自己。这是一种多么无助悲伤的感觉!
这像不像我们的真实写照?明明深爱着孩子,却习惯了对他们面目可憎。
只因为那个小小的人儿不符合自己的期待,于是我们情绪失控、话语伤人、举动出格……
看起来,我们的出发点无可挑剔——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好。可是,孩子的心都被深深伤害了,再谈将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带上筹码的爱,是套在孩子身上的枷锁
电视剧《小舍得》里,蒋欣饰演的田雨岚是一个唯分数是问的妈妈。
如果儿子子悠考了第一名,她就满面春风,整个状态都像年轻了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