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自我管理是社会化的基础,它和所有的发展领域都有联系——生理、认知、社会化和情绪等。对于学龄儿童来说,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儿童的自控能力从两岁左右开始形成
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发展起自律和自控的能力,能主动控制自身行为,以符合主观的价值观、期望、标准和规则。不过,两岁以下的婴儿还不具备自控力。但在两岁左右,这种自控能力开始有所萌芽。有研究表明,一个两岁的孩子在被允许触摸某件物品之前,能够单独等待四分钟左右。从这个时候起,孩子就能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责任感。在大多数孩子中,自我管理的全面发展至少要到三岁时才开始。
随着认知和理解能力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孩子基本上能清楚地分辨负罪感和害羞感。当他们认为自己违反了道德时,害羞感和负罪感就会随之产生。八岁左右,他们的自尊感、自己控制语言和情感的能力增强,当他们违反了规则时会感到害羞;当他们能够调控自己的行为并按要求去做时,会感到骄傲。
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生家长来说,最头疼的事情不是孩子的智商不高、情商不够,而是做事容易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总是坐不住。后者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孩子的自控力。当孩子发展起自控能力以后,他们就能控制冲动,会等待并延期行为,忍受挫折,延迟满足,并开始尝试制订计划并执行计划。
对于发展孩子的自控力,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充足睡眠是自控力的“能量场”
长期睡眠不足,会让人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还会让人很难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为什么睡眠不足会影响人的自控力呢?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和大脑吸收葡萄糖,而葡萄糖是生理能量的主要存储方式。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活动。甚至还有研究表明,睡眠短缺对大脑的影响和轻度醉酒是一样的,在醉酒的状态下,人们是毫无自控力的。
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压力相对不是太大,我们需要尽可能保证他们的睡眠时间在每天10小时以上,让他们的生理能量始终保持富余。这就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形成早睡早起的生活规律。
自我意识是自控力的“调节器”
人类有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自我意识。当一到两岁的时候,孩子就开始行动、研究和探索。他们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神经学家提出,我们只有一个大脑,但我们却有两个想法,或者说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自控力的最大挑战就来自于两个自我的挑战,一方面想要这个,另一方面想要那个,当两个自我发生分歧的时候,总有一方会占据上风。
如果没有完整的自我意识,自控系统将毫无用武之地;如果自控系统能占上风,原始的本能冲动就会被抑制。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具有做这件事的冲动,以及抑制这种冲动的意志力。如果想要孩子具有更强的自控力,首先就需要让孩子具有更多的自我意识。
专注力是自控力的“试金石”
在能够控制行为之前,孩子需要能够管理或者控制注意。专注力能发展孩子的意志力和面对挫折的能力。专注力虽然是孩子学习所必备的能力,往往却很难在一本正经的学习中完全培养出来。专注力大都是在玩耍、游戏、运动、户外活动等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中培养起来的。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孩子一定能做到专注。对自己不太喜欢的事情,也可能做到专注,但需要具备一定的自控力。
通过玩拼图、找不同等很多游戏,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完全投入游戏时,他们根本就不会受外界影响而分心。专注力需要从小就开始培养,不能等到孩子进入小学以后才开始重视。除了拼图、找不同这些游戏之外,再推荐几个有助于培养专注力的游戏:
1.木头人游戏:这个游戏可以在家经常玩,很多孩子都喜欢。大人和孩子齐声说:“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讲话不许动,还有一个不许笑!”不管什么姿势,都要保持不动,静止几秒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