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专业部分,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警惕免疫缺陷性疾病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在日常临床诊疗过程中,曾碰到过这么一个女孩:
6岁大,却有4年反复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伴鼻塞,偶有发热。
起初多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过治疗后,症状减轻,却一直反复,按家属话来说就是“没有好过几天”。
而近2年来,患儿的咳嗽症状越来越厉害,双肺可闻及细湿性啰音,考虑“支气管肺炎”
;门诊治疗效果差,需要住院治疗,而且住院的频率逐渐频繁,肺炎的程度也越发严重。肺部感染呈现复发、慢性及进行性加重特点。
除肺部感染外,患儿近1年来还合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身材矮小等临床表现。入院前10个月,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考虑“体质差”,在外院多次输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家属诉“有效果”,但“效果没办法持续一两个月”,就又开始得“肺炎”了。
我们对患儿进行了详细的查体:T 36.5℃,R 40次/分,P 118次/分,BP 130/68 mmHg,SPO2 98%,体重11kg(<-3SD),身高95cm(<-3SD),头围50cm(P25-P75)。可以看出,患儿不但身材矮小,还有重度营养不良貌。
肺部体征特点:呼吸促,双肺可闻及大量中细湿啰音,以双侧下肺为主。
肺外体征特点: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双侧耳前、耳后、颌下、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均可扪及肿大淋巴结,最大位于双侧颌下,约3cm×2cm,质韧,无粘连,无压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肝下界肋下约6cm可触及、剑突下10cm可触及,脾脏Ⅰ线10cm、Ⅱ线11cm、Ⅲ线0cm,均质软,无压痛。
患儿曾多次行血常规及CRP等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或偏低,以中性粒细胞为主,CRP正常或升高,无特点可寻,生化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双肺炎症渗出,考虑肺部感染。
图1.检查时间:6月 、9月
图2.检查时间:10月、11月
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有肝脾淋巴结肿大,不排除免疫缺陷性疾病,予完善2次免疫球蛋白检查:IgM水平升高,IgA/G水平未降低。
上述结果更加支持患儿为免疫缺陷性疾病所致反复呼吸道感染!经家属同意,予患儿及其父母行基因检查,结果提示父母均未检测到该变异,患儿存在PIK3CD基因突变。基因相关疾病:免疫缺陷14型。
至此,终于知道患儿为什么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了——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
(Activated PI3K-Delta Syndrome,APDS):
一种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rimary Immunodeficiency,PID),以反复呼吸道细菌感染和免疫失调为主要表现。为编码IA类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基因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目前已知道2个基因突变可以导致APDS:
PIK3CD或PIK3R1突变后PI3Kδ功能增强,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导致AKT/mTOR过度活化,一方面促进糖酵解、脂质合成和蛋白合成;另一方面抑制FOXO1(叉头框蛋白1),抑制幼稚CD4+T细胞向Th细胞分化,导致CD8+T细胞过度活化、衰老、死亡,其对CMV、EBV的清除能力下降;外周血CD4+T缺乏,机体细胞免疫、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免疫监控功能缺陷。使B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受影响,体液免疫缺陷,而且抑制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功能障碍,出现高IgM血症,IgG和IgA水平正常或轻度下降。
图3.备注:PI3K-AKT-mTOR信号通路
所以,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感染”及“免疫失调”。
约34%患儿存在免疫性血细胞减少,自身免疫像实体器官条件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oombs阳性的溶血性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幼年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甲状腺炎和硬化性胆管炎。
除此之外,由于信号过度活化,免疫系统失调,致癌潜能被调高,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易感性增高,患儿可能出现淋巴瘤。
虽然APDS有着如上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特点,却不能单单依靠临床表现及检查就做出诊断。
为什么?因为实际临床中,APDS的临床及免疫表型呈可变异性,有些轻症患者,到成年仍无明显临床表现,而有些重症患儿,在幼儿时期就出现严重致死性免疫缺陷。
APDS可能会与下列疾病出现类似的临床表现或检查结果,需要与之进行鉴别诊断,若鉴别困难,需完善基因检查,以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