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北京自驾游”(ID:bjzbzjygl)
最有意思的就是逛胡同,
静谧又怡然,
尚未被商业气息熏染,
无数低调有趣的小店藏匿其中,
混合着市井与文艺的气息。
往胡同深处走去,
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每走一步都似乎带着一丝惊喜,
追逐着幸福安宁的美好事物,
不知经历多少岁月的沉淀。
1、府学胡同
东起东四北大街,
西至交道口南大街,
有条府学胡同,
看着不显眼,
可是细逛起来,
这条胡同却有着沉甸甸的历史。
明朝时这里是顺天府学,
大成门以东,
可以看到挂着“府学”牌匾的朱红大门。
如今这里是府学胡同小学,
六百四十年的历史,
在北京现有的各类学校中堪称第一。
文丞相祠所在的地方,
就是当年元灭南宋之后,
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元大都后
被囚禁的地方。
忽必烈因为欣赏文天祥的才华,
希望他归顺元朝,
但是文天祥一心向宋,
元朝朝廷见归顺无望,
将文天祥押送至刑场。
明朝时修建祠堂纪念这位民族英雄。
2、禄米仓胡同
位于东城区东南部,
东起小牌坊胡同,
西至朝阳门南小街,
禄米仓是明、清两朝
存储京官俸米的地方。
今胡同东口北侧有智化寺,
建于明正统九年(1444),
保存完好,
196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以禄米仓为代表的粮仓建筑体系,
实际也是南北大运河运输的终点所在,
而这对研究我国的运河史
则有着巨大的价值。
3、杨梅竹斜街
杨梅竹斜街位于前门外西南,
在大栅栏街西口往西大约半公里处。
杨梅竹以前是一条文化街,
清乾隆年间的东阁大学士梁诗正
和现代文学家沈从文
都曾经住在这条街上。
杨梅竹斜街在明朝时称为斜街,
后来,
据说这胡同里有一个杨姓的媒婆,
在清朝时便改称为杨媒斜街,
到光绪年间,
谐音雅化为杨梅竹斜街。
这条胡同大约是被走出来的。
形成于元代,
确切地说应该是明朝,
当时元朝定都北京后,
废弃金中都不用,
而重新营建大都,
但是大都的商业并没有发展起来,
那时候,
虎坊桥西侧至菜市口附近
是个很繁华的市场,
因而老百姓还是到
老城中都购买所需物品,
人们由大都出城到虎坊桥这段路
逐渐被走了出来。
4、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旧称武德卫营,
营是一种军事单位,
驻军之地一般也称为营。
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
小二条并入,
改称五道营胡同。
现在的五道营
已经是北京最新兴的小资文艺聚集地,
一些在南锣鼓巷、鼓楼开店的老板
也闻风而至,
在五道营开设了分店或新店,
各种咖啡馆、书吧、
精品小店比比皆是,
是文青们的新宠之地。
胡同里的砖瓦相对都比较新,
毕竟功能上是以民居而不是观光为主,
不过夕阳照进来的时候,
还是会让人有一瞬间的恍惚。
临近傍晚的时候行人会越来越多,
年青人纷纷来到酒吧,言欢,谈心,
吃下午茶,
很多都持续到天亮。
5、钱粮胡同
钱粮胡同位于北京市东城区,
东起东四北大街,
西至大佛寺东街,
呈东西走向,
基本与北边的育群胡同平行。
胡同形成于元朝,
到明朝的时候属于仁寿坊,
称“钱堂胡同”;
清朝户部在这里
设有管铸钱的宝泉局南厂,
就是发薪水的地方,
清代管薪饷又叫钱粮,
因此这里得名钱粮胡同。
胡同有着悠久的历史,
也居住过许多历史名人,
例如大学士耆英、章太炎、刘伯承;
而胡同东边拐个弯是轿子胡同,
那里有孟小冬的故居。
老北京的老胡同,
周边吃喝玩乐各种小店都很多,
来来往往的基本都是本地人,
其实还是比较推荐的。
虽然没有锣鼓巷那么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