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成绩或许也和产品质量把控不严有关——品牌频频陷入“溢价过高”“是智商税”的质疑,影响销量。
在黑猫投诉平台,慕思、梦百合、喜临门等床垫品牌的投诉达近千条,主要涉及床垫短期内严重塌陷、气味刺鼻、样品与实物不符、甲醛超标、发霉脏污等质量问题。
“床垫是一个非常不透明的品类,很多时候消费者难以选择。”郁明称,消费者看不到里面的用料,只有买回家实际使用过后才知道真正的效果。材料不透明,加上代工贴牌成为床垫行业的主流,消费者很容易踩坑。
过去10年,床垫行业市场分散,TOP10品牌之间的市场份额差距不大。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2021年,国内寝具行业排名TOP10的两大品牌——喜临门市场份额为4.38%、慕思为3.17%。
如今,行业正进入新的竞争阶段。国内顾家家居、敏华控股等家具品牌转站寝具,互联网创业者和资本等玩家的加入,也让赛道更加热闹。
今年6月,慕思在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时,身后就站着红杉中国。而2021年8月,高瓴资本以20亿美金大手笔,从黑石、KKR、贝恩资本等资本大鳄的口中夺下了爱梦集团控股权,后者在中国经营舒达和金可儿两大国外床垫知名品牌。同年12月,小米生态链企业趣睡科技(旗下品牌8H床垫)在创业板IPO提交注册。
2019年以来,睡眠赛道的创业企业也越来越多,包括Mooring、贝氪科技、半日闲、菠萝斑马、躺岛等多家品牌。这些品牌主推线上渠道、颜值和性价比,主攻年轻人群体。
随着更多玩家的加入,中产的选择多了,床垫巨头的生意也不好做了。同时,经过“天价床垫”事件后,床垫的神秘化营销的“面纱”也逐渐被揭开。多位网友表示,床垫就是一个睡觉的垫子,同质化严重,与其相信贵价品牌的“高端术语”的宣传,不如选择性价比高的床垫,提高替换的频率。
文辉也提到了国内床垫品牌普遍遇到的难题:攻下并维持中高端市场后,怎样往国外市场走,并往年轻化走,打下线上市场,才是品牌的提高竞争力的关键。
三家公司的股价目前都陷入了持续性下滑态势。过去一年,喜临门股价从最高点40.13元,下滑30%至如今的28.23元,慕思股价腰斩,从最高的60.13元下滑至34元;梦百合股价从最高点37.20元跌至如今的10.42元,跌幅高达72%。这下,可能轮到“床垫刺客”们失眠了。
*题图来源于@Hastens海丝腾。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郁明、文辉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