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黑五”,亚马逊被中国大厂围攻
“服装这一块是高度非标的,没有必要去和别人卷价格。卷到后面不仅我们自己不赚钱,倒逼整个后端链条都不赚钱,这在我们看来是没有意义的。”林绪超认为,在整个电商的长链条上,给各个环节都留出合理的利润,产品力才能够提升,而对独立站来说,持续打造品牌力才是最重要的。
越卖越亏?卖家离场
即便忽略环伺的对手,近年亚马逊平台的吸引力也在逐渐减弱。
黑五之前,亚马逊在品牌授权和物流方面的新一轮业务调整,也涉及到平台上不少中国卖家的利益。
在亚马逊发给卖家的通知中指出,获得亚马逊品牌授权的卖家,可以在2023年3月31日前正常售卖现有库存,但在今年12月1日之后,亚马逊FBA(Fulfillment by Amazon)仓库将不再接收卖家创建的入仓货件。
此前,通过亚马逊FBA,卖家可以把需要销售的产品运送到亚马逊当地仓库存储,再由亚马逊进行后期订单产品的派送。
有卖家表示,被授权的卖家大多是有实力的工厂,出于对亚马逊的信任,在没有任何合同保障的情况下提前生产大量亚马逊品牌的货物。但亚马逊突然通知取消合作,并且仅留出两周的时间发货,根本没有时间去缓冲。
和取消第三方品牌授权同时宣布的,还有物流和仓储费用的调整。其中,美国站物流费用整体上调,每件商品的物流配送费用将平均提高0.22美元。此外,库存移除和弃置费用也将提高。
这不是亚马逊今年第一次宣布物流费上涨。今年早些时候,亚马逊在物流费用中加入燃油与通货膨胀附加费,以应对成本上涨。而在最近发给卖家的邮件中,亚马逊表示“上涨的成本并未如预期那样快速下降”,因而将调整标准亚马逊物流费率,并取消单独的燃油与通货膨胀附加费。
相比这一波猝不及防的新调整,亚马逊平台逐年上涨的广告费已经成为卖家眼中的“正常现象”。
一位亚马逊卖家告诉霞光社,亚马逊平台所有广告类型的价格都在持续上涨,进入今年第四季度销售旺季以来,站内广告成本上涨了超过15%。
早在今年6月,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就显示,亚马逊广告的平均点击成本相比2020年时涨幅超过40%。但与此同时,虽然商家花了更多钱做广告,平均转化率却并没有相应提升,稳定在12%至13%。
而2016年至2021年期间,亚马逊卖家每年广告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已从1.1%升至4.6%,意味着卖家每年的广告支出翻了超过4倍。
虽然亚马逊一直将其佣金保持在15%,但卖家不仅要承担物流、广告投放等各项成本的上涨,还常常受困于低价打压。
全球电商分析公司Profitero发布的2021年“美国价格战”研究报告称,亚马逊已连续第五年成为美国“最便宜”的电商平台,产品价格比其他11家电商平台平均低14%。
一名卖家告诉霞光社,如果亚马逊检测到自己同一款商品在其他电商平台以更低价销售,他们可能会受到警告,且产品有可能不会再出现在搜索结果中。
据外媒报道,一些“顶级卖家”也曾被亚马逊警告,如果销售的产品不比沃尔玛等平台价格低,就不能发布新产品。
而在利润进一步压缩的大促过程中,不少卖家已经被榨干利润。有数据显示,卖家平均会放弃4.6%的销售额来换取促销活动。去年,六成亚马逊卖家处于亏损状态,以中小卖家更为普遍,仅有10%的企业利润率超过20%。
即使是一些中国工厂源头的卖家也抱怨行情不好而退出平台,其中一些甚至转而回国赚钱。
几位工厂卖家告诉霞光社,今年行情不太好,他们中的一些已经暂停了在海外第三方平台的经营。卖家吴英表示,后悔之前一时冲动投入了太多,而自己花钱投流带来的效益很有限。
还有一些卖家则将重心从海外转移回了国内。“我最近基本已经不做境外了,我身边的一些卖家有转战抖音内销的,还有一些去了国内其他平台。”一位生产服装的跨境卖家告诉霞光社。
“我身边最近也有一些退出海外市场的,但主要以亚马逊上的卖家为主。”林绪超说。在他看来,每年获客成本有一定比例上涨很正常,而今年各方面成本还有一些对冲。比如虽然11月的物流成本比10月时上涨了一些,但今年总体物流成本比去年至少降低了3成,而美元升值对卖家来说也是个利好。
“我们不做特别低价的内卷,从独立站角度出发,讲好品牌故事,在擅长的价格段把产品利润做上去,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买单,在我们看来更重要一些。”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