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灯照明曾经在我的桌面分享那期提到过,这里我仍旧建议有条件的朋友们进行尝试。
纯粹在空间利用的角度上而言,我认为主光源照明有一个较大的问题:物体的表面被打亮了,但是被它们遮挡出的阴影会有非常大的亮度衰减,从视觉上和感受上进一步压缩了本就不大的房间面积。此时,无主灯照明就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通过「哪里不亮点哪里」,将房间内需要照明的地方按照你想要的需求来打亮,减少阴影带来的压抑感。
也许你会担心,工作、阅读等需要高照度的情况,无主灯照明的亮度不足怎么办?
但实际上,过去学生时代,绝大部分家庭都在使用主灯照明的时候,我们不也是会给自己加上一盏台灯吗?不瞒你说,如今我房间里最亮的光源是屏幕大面积显示的白色和屏幕挂灯。所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思路依旧还是上面说到的「哪里不亮点哪里」。
可以参考的思路
无主灯照明会给许多人一种「折腾起来好麻烦」的压力,甚至在他们的印象中,这是需要对硬装大动干戈之后才能实现的事情。诚然,从硬装上就预留无主灯照明的灯具位置是最有选择,但并不代表在租房的空间里就不能实现。下面我提供一些思路供你参考,你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自行判断。
首先,床底和床背板靠墙和靠地面的这两片区域是非常适合贴灯带的,其次是衣柜顶、桌底和斗柜的底部。它们不但满足了「只见光源不见灯」的基本要求,也能更好地利用地面和天花板的漫反射将灯光溢满整个房间。
用沙发举个例子
其次,你可以在一些不方便布置灯带的地方加上一些氛围灯照明,例如斗柜上平面和床头柜上。这些光源的约在房间高度的中央区域,可以跟地面和柜顶的光源形成很好的互补,照亮这些灯带无暇顾及的区域。
最后,如果你有落地的全身镜,那么你可以试试将灯带在镜子背后围上一圈 —— 相信我,效果非常让人心动。即使不在镜子的前,平时一样也能作为夜间的照明灯光来使用。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区域外,你也可以考虑将光源放置在任何一眼看不到,但又靠近墙面或地面且有主灯阴影的区域,让灯光对着地面、墙壁或物品表面,利用它们的漫反射来帮你将光路分散。
灯带确实会贵,但值得花点钱,而且尽量选择智能产品
从成本上来说,灯带的价格必然要比一个主灯灯泡要高,何况一条还不够。但是也不用过于担心,目前淘宝上很多非智能单色灯带已经非常便宜,100 元预算布置一个 10 平米的房间已经绰绰有余。
假若你并不在意多灯联动或智能化控制,那么这些灯带就是不错的解决方案。如果收到货点亮之后发现颜色与你想要的有偏差,一定要及时退货或换货。自己已经花了钱,不要在这方面觉得「又不是不能用」。
但要从我个人的使用体验来看,有能力的话还是上智能化的灯光更加舒适,而且尽量选择同一家品牌的产品。这样一来,你就可以将灯光进行编组,统一在 app 内进行调色,根据不同的场景来点亮不同的区域或调节亮度,甚至是实现屏幕 / 音乐的声光同步。
房间里的各种灯
不过上智能化方案的话,钱包要出一点血是必然的。当然如果你不着急,或许可以试试等一下我在开发的灯带新产品。
▍要不要加地毯?
地毯,堪称现代家居提升品质和逼格的首选物品之一。毛茸茸的触感搭配一盏好看的落地灯,廉价出租房瞬间也能变身精致小窝。而且从视觉上来说,地毯的毛糙表面可以大大减少房间内的镜面反射,让灯带的光线变得更加柔和均匀,进一步扩展视觉上房间的面积。
对我来说,10 平米的房间内,要全部铺设地毯的成本其实在我可接受的范围内。而且铺上地毯之后,我还可以在房间里尽情光脚撒野。
然而,就算地毯再吸引你,我也劝你收手。千万不要被一些精致的图片所蒙蔽,因为地毯的支出可不只是「买一块」这么简单,尤其是租的房子。而且后续的清理和维护,让人抓狂的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 尤其是一个布艺清洗机可不便宜。
如果我非要铺地毯呢?
实在是想要铺地毯的话,那我先建议你养成干湿分离和换拖鞋的习惯。对于中国家庭来说,很多人在室内的习惯都是一双拖鞋走天下,但铺了地毯之后就不能这么干了。阳台的灰尘、厕所的水渍和厨房地面的油污,都是地毯变脏的罪魁祸首。只有养成了上地毯前擦干脚或换干净拖鞋的习惯,才能最大程度减缓地毯变脏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