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眼光来看,电子游戏与时尚圈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自从游戏角色可以换服装、换皮肤以后,这些虚拟人物的穿着就一直令人着迷。无论是在《堡垒之夜》中跳伞作战,还是在《模拟人生》里参加晚餐聚会,玩家们往往非常注重自己的着装,也有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依靠卖出这种类型的收费道具盈利。于是,游戏圈里的另一扇门打开了。
现在,奢侈品品牌正在热衷于进入游戏领域。过去3年里,巴黎世家、博柏利、路易威登、Marc Jacobs、汤米·希尔费格和华伦天奴等品牌纷纷与热门游戏进行跨界联动,例如在《集合啦!动物森友会》中举办T台秀,在《英雄联盟》《堡垒之夜》中推出品牌服装和装备皮肤,或是在“元宇宙”的《罗布乐思》里构建拟真的购物游戏环境。
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游戏玩家推动着虚拟时尚实现了如今的繁荣。
在“动森”里追求时尚?意大利奢牌华伦天奴的营销嗅觉可谓敏锐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一些独立设计师就开始在《模拟人生》之类的游戏中创作定制服装,还有人会在网络平台上售卖来自《无尽的任务》《魔兽世界》等游戏里的数字商品,这可比游戏开发商和服装品牌面向更广泛的用户出售皮肤早了很多年。
“虚拟形象经济并非什么新鲜事物。”趋势预测公司WGSN的高级策略师卡桑德利·纳波利说,“我认为现在的新情况是,与过去相比,更多人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而不仅仅只是属于游戏玩家的小众体验。总体而言,游戏已经变得更加主流。”
WGSN在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游戏总收入为1200亿美元,其中皮肤道具的销售额占比达到了80%。
《模拟人生4》与茉思奇诺(Moschino)品牌的合作
个性化的创造力
在初代《模拟人生》2000年问世时,它为玩家提供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似的虚拟世界,而不像大部分游戏那样采用奇幻背景。玩家可以使用外部软件导入发型、服装等内容,对小人形象进行修改或“改装”。从那以后,许多玩家开始发挥创意,为游戏中的虚拟人物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服装。
詹妮·斯沃博达是一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设计师,网名Lovespun,过去几年一直在为《模拟人生》《第二人生》和《罗布乐思》等游戏创作定制服装。“这就是数字时尚的体现,人们不想让自己看上去总是跟某个NPC或者其他玩家完全一样。”斯沃博达说。
《模拟人生》曾与古驰、茉思奇诺等时尚品牌合作,不过玩家们设计了更为丰富的角色造型。斯沃博达说,玩家几乎可以制作各种个性化内容,包括发型、服装和妆容等,几乎囊括了你所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如果有人想要网红凯莉·詹娜的哑光唇色、喜剧电影《贱女孩》里的粉色穿搭,或者美剧《亢奋》中Jules的所有妆容,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模组。
一个虚拟的古驰箱包在《罗布乐思》里的转售价格曾高达4000多美元,甚至比它的实物价值还要高
除了能够增加《模拟人生》之类游戏的可玩性之外,玩家个性化设计还成了《第二人生》和《罗布乐思》等游戏平台化运营的基石。早在2006年,主流时尚品牌就开始入驻《第二人生》, American Apparel、阿玛尼和阿迪达斯在游戏里开设了自己的数字店面,这让《第二人生》的估值一度达到6400万美元。今年早些时候,著名时装设计师乔纳森·西姆凯在纽约时装周上举办了一场走秀,同时还在《第二人生》中展示了他的2022年秋冬系列时装。
在《罗布乐思》当中,某些头部开发者的年收入达到了数百万美元,并且有机会为时尚界合作伙伴设计专门的游戏环境。斯沃博达就曾与Forever 21、汤米·希尔费格和卡莉·克劳斯合作,在她看来,《罗布乐思》绝对是众多品牌进入游戏领域,并开展合作的一个门户与突破口。
令人垂涎的虚拟商品
爱德华·卡萨诺瓦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媒体学教授,同时也是研究游戏虚拟经济的专家。自从首批MMORPG在上世纪90年代末问世以来,他一直关注着游戏中虚拟商品的崛起。卡萨诺瓦表示,许多玩家痴迷于收集数字服装,这一点都不让他感到惊讶。
在2006年出版的《人造世界:在线游戏的商业和文化》(Synthetic Worlds: The Business and Culture of Online Games)一书中,卡萨诺瓦写道,当可以让玩家储存无限装备的奇幻网游《创世纪在线》1997年问世后,一名玩家开始近乎疯狂地收集衬衫,他最终收集并储存了超过1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