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与其纠结这些影片为什么被档期待定,其实更重要的是里面有多少项目能够归来。
先看影片本身。
正如我们前文中所说的,除了被动撤档或是积压下来的影片以外,一部分主动撤档影片和即将定档的影片是最有望救市场于水火的。
一方面,他们的撤档原因可能并不是因为难以克服的内容问题;另一方面,这些完成制作或是即将完成制作的影片,在项目推进层面也允许更快地投入到市场中。
至于库存片就很难改变现状了,除非他们能够解决自己的难点。例如最近就有消息称《封神三部曲》已经完成了内容审查,如果后续一切顺利的话,应该能在不久之后结束这场长达五年的长跑。
再谈影片之外。
无论对于已经定档的影片还是档期待定的影片,现在最难的就是“档期”本身。
从前片方都是自由选择档期,再按部就班完成各个审批工作后投入上映。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由于市场冷热不均,很多影片还会瞄准元旦档、清明档、五一档、端午档等公众节假日档期来扎堆定档,曾创造过三天档期汇集了十余部新片的壮观场面。
但从今年暑期档开始,行业可以明显感受到定档压力的提升。片方自由定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收紧的过审口、更加极限的定档时间,以及定档后随时可能降临的意外情况。
所以从前片方还能够根据市场情况自由决定自己的定档撤档命运,现在光是定档顺利公映,就已经难倒了不少人。
眼下,我们还没有看到这种情况结束的信号。
这也导致了今年贺岁档里,定档的国产片其实不过寥寥三五部,其中很多影片又只是单纯锁定了档期,截至目前并未展开任何宣发动作。想来,在真正获批上映的那一刻到来前,现在也不会有任何一部影片会轻举妄动。
而这些被待定的影片们,其实也是无数公司曾经看好、押注、用心投入过的项目。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它们无法上映转换成现金流,成为扛在公司肩头越来越沉的重担。
所以真正能够让这些档期待定新片解救的,其实还是一个回归常态化的市场。
一方面,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复苏。
最近几天,在广州、北京、重庆、天津、上海等地已经传出了不少政策层面的好消息。社会风向的转变立刻投射到了电影行业中,除了触底反弹的全国影院营业率以外,还有影视股的普遍上涨。
而随着各地防疫政策的进一步精准化,封控区域的减少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恢复,接下来电影市场不出意外也会很快地得到一轮复苏。一些有上映计划的新片,是时候考虑出手了。
至于另一方面,就只能祈祷接下来会有更多数量的新片被批准定档了。中国电影市场依旧是充满潜力和韧性的市场,在足够优质新片的刺激下,我们有充分的实力迅速回归正轨。
而这绝不只是从业者与市场一方努力所能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