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凭女主没有任何关系,只和同学父亲打一声招呼就能搞出来?
要知道,那是一个连废啤酒瓶盖都不会被遗漏的年代。
拿到第一桶金后,她迅速开了公司。
但开公司,对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是那么陌生遥远的事。许半夏如何从500块钱,就直接跳到了这一步。
没有交代,好像是一蹴而就。
每人再从中拿出五百块钱
作为咱们开公司的本金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全剧的一处“戏眼”,是剧开始的起点。
立住了,剧集的年代感便可和观众的代入感叠合沉浸;立不住,“入戏”感率先就消失了一半。
相似的一处情节还有,许半夏和伍建设一行人去北边买钢,到达之后才发现被骗了。
此时,其他人悻悻而归,只有许半夏决定留下来寻找商机。
确实,她的商机来了。
但是这样来的——她抓住了骗他们的骗子,骗子得知许半夏做钢铁生意,便主动介绍了自己的舅舅给许半夏,盘活了许半夏的死局……
这到底是成人的发家史,还是剧本杀过家家呢。
外企经理冒着巨大风险,私自将千万巨款打给一个初出茅庐,没有什么商业经验的许半夏。
关键是许半夏压根就没跟他透露过实情:
你怎么一句实话都不跟我说啊
如果这都不算爱,那还能用什么来解释。
其实每次危机关头,观众最想看的是她如何在正面较量中,展露商业智慧和经商手腕,起死回生。
可惜,编剧依然以“天降大饼”来化解危机,主角大开“金手指”,危险消失。
如果你期待的是另一部《大江大河》,《风吹半夏》不够大气。
但大多数人已经感到满足。
因为哪怕不能十分贴合时代,我们也终于等到一部能和时代打上交道的剧。
没有经历过90年代的年轻观众,沉浸在了氛围中。
真正还有印象的观众,也没较真地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比较。
台上人仍在演着当年事。
当年人却一言不发,只是默默走着路。
那些往事,终究是难以回首,欲说还休。
只顾让那故事,继续热闹地演吧。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艺谋不e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