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2月7日报道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12月2日发表题为《美国希望欧洲对中国苛刻,但欧洲苛刻不起》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严厉措辞,希望欧洲效仿,但欧洲承担不起这么做的代价。
美国政府一直特别关注中国,在乔·拜登总统上任后不久便把这个话题作为国际讨论的主要内容。近几个月来,相关评论和行动不断升级。例如,美国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周三说,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企业日益严重的威胁。
雷蒙多。美联社资料图
这一信息在欧洲得到了分享和认可。有报道称,美国官员告诉欧洲国家官员考虑对中国实施出口管制。本频道周四联系了美国商务部,但该部并未立即对此发表评论。10月,美国对中国获取美国研发的某些技术实施了限制。
尽管欧盟在不同场合称中国为“战略对手”,但欧洲奉行的态度与美国并不同。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地缘政治主管安娜·罗森伯格周四在接受本频道采访时表示:“欧盟正试图制定自身有别于美国的对华战略。这一战略旨在‘降低’中欧关系的风险,而不是‘脱钩’。”“脱钩”是指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分离。但对欧洲来说,这并不符合它的利益。
欧洲统计部门的数据显示,中国是欧洲商品的第三大买家,也是2021年欧洲国家进口产品的最重要市场。在欧洲经济因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而举步维艰之际,中国作为欧洲市场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美国试图把欧洲拉向自己的方向,与中国保持距离,而欧洲则热衷于与中国保持经济联系。战争的经济后果将在明年更加严重地影响欧洲经济,这使得这种愿望更加强烈。”罗森伯格说。
智库欧洲国际政治经济学中心主任李-牧山浩石也对本频道表示,“欧洲没有多少市场”可打交道了。他还说,欧洲理事会主席夏尔·米歇尔访华,可能是为了谈判在中国进一步放松新冠疫情措施时“排在第一个”。
资料图
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也于11月初访华。罗森伯格说:“我们认为,欧洲与中国的关系实际上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米歇尔的这次访问跟朔尔茨访华的时间如此接近,这就是证据。”
与此同时,欧洲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变得略微恶化。李-牧山浩石说:“跨大西洋关系正处于20年来的最糟糕状态。”
欧洲官员对美国政府为支持电动汽车的推广而提出的国家补贴表示不满。欧盟国家认为,这挑战了国际贸易规则,是对欧洲公司的威胁。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周四与拜登举行了会谈,希望弥合其中一些分歧,避免新的贸易争端。
延伸阅读
马克龙从美国回去后,欧洲人决定不忍了
中新网12月7日电 (记者 孟湘君)近期,面对美国,欧洲领导人坐不住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前几天对美国的国事访问,被认为是欧美避免滑向“贸易战”的“最后机会”。但按照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贝恩德·朗格的观点,如今看来,想要靠谈判避免危机已然徒劳,欧洲有必要发起反击,到世贸组织“状告”美国了。
口口声声承诺恢复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美国,怎么老让欧洲盟友“做噩梦”?
资料图
【美国出招,欧洲为难】
几个月前,美国出台《通胀削减法》(IRA),对企业打出一张极具诱惑力的“王牌”。
从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投资到电动汽车、电池及相关配件生产等,2023年1月起,只要是主要生产环节在美国境内完成的绿色产业,就有免税“大礼包”奉上,奖励高额补贴,计划10年内拨出高达4000亿美元。
乌克兰危机引发的能源价格暴涨,早就让欧洲商家不堪重负,美国此时抛出巨额优惠,欧洲大小企业怎么可能不“疯狂心动”?
不仅是欧盟经济领头羊德、法两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企业,也纷纷加快将产业布局转移到大洋彼岸。
在欧盟官员看来,美国使出这一招,就是在为难欧洲。他们纷纷指责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将加剧欧洲工业生产萎缩。
10月时,德国总理朔尔茨表示要与美国就法案深入讨论,他担心美国的做法将引发“一场巨大的关税战”。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一针见血,认为美国正“搜刮”欧洲。
11月,马克龙两度亲自出马,在爱丽舍宫设宴,一次召集了法国制造业巨头中的能耗和碳排放大户,另一次叫齐了爱立信、沃尔沃、联合利华、阿斯利康等一票欧洲“头部企业”负责人,目的只有一个——恳请大家将生产线留在欧洲。他还重提萨科齐时代的“购买欧洲产品法案”,期望与美国分庭抗礼,挽救欧洲的再工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