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于占卜的卜骨。注意图片上方的两块卜骨有明显灼烧痕迹(留有灼烧痕迹的卜骨较罕见)。卜骨通常以牛、羊肩胛骨或龟甲制成。先民会在卜骨上事先钻出不贯穿的圆孔,之后再用艾草灼烧。因圆孔部位较薄,在灼烧下会炸裂,占卜师再根据裂痕来判断所占卜之事是否可行并将之记录。这种被记录下来的裂痕刻画线条最终形成大名鼎鼎的甲骨文。

石峁遗址出土的婴儿骸骨上提取出已经碳化的麻制织物。根据织物经纬线密度分析,先民们着装已经有内衣外衣的区分。

也许和陶鹰一样,都属于“气氛组”的石峁遗址出土口簧。先民们虽然没有手机刷抖音,但神秘的祭祀仪式之后,也许在仰望蓝天白云或浩瀚星河时会用口簧奏出美妙无比的乐曲让思绪与神仙同游天河。
3、对于甲骨文的认知,很多人可能都停留在书本或照片。考古博物馆则可以让游客,以最近的距离和带有卜辞的甲骨互相“认识”。

带有卜词的卜骨
4、宝鸡石鼓山墓地出土,商代晚期西周早期的牺尊。牺,原意指毛色一致的祭品,尊则是盛酒的容器。由于这件文物没有合适的铭文用以命名,因此考古工作者暂且将之命名“牺尊”。这件牺尊造型奇特,仔细观察它身上的花纹,会发现它虽然身在人间,但应该也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关于这件文物的详情,如果有兴趣,请在本公众号内搜《瑕不掩玉~考古博物馆中一对“骨骼惊奇”的母子》了解。

牺尊
5、乳钉纹四耳簋(音:鬼)。这种“浑身”是刺且体量较大的簋并不方便使用和搬动。古人为什么要铸造这种繁缛的纹饰造型,但用途却可能很单一(礼器)的簋还不得而知。不过,如果有兴趣,可以找找簋上的28个牛头在哪里。它的背后还有故事,如果有兴趣,请在本公众号内搜《故事多多的簋》了解。

乳钉纹四耳簋
6、一个挺过了商、西周,却在春秋时期被“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灭掉的国家--芮国。虽然史籍中关于芮国的记载,除了因为贫困或灾害而举国在今晋陕之间搬来搬去以外,别的并不多。但贫困并不能限制芮国国君和他夫人的想象力与购买力。

芮国国君下葬时佩戴的金器。虽然纯度达不到999,但金器1800余克的总重量依然让不少人惊掉了下巴。也许国君最后还能喘的那一口气,就是被这些金器压回去的。

芮国国君墓出土金饰品细节

芮国国君墓出土金饰品细节

芮国国君夫人下葬时佩戴的玛瑙及玉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