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响力新视野 肖霞客(旅游达人)
离开Kyauk Taw Gyi佛塔后,叫车前往不远处的Kuthodaw佛塔,维基百科将它翻成“固都陶宝塔”,但这是从缅文译成英文,再音译成中文,有人意译为“行善大佛塔”,特别来此佛塔乃因它有以729块大理石板的形式刻有大藏经,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记忆名录”。被称为“Maha Lawkamarazein or Kuthodaw Inscription Shrines的石刻,上面刻有对亚洲具有重要宗教和社会意义的全部佛教经典。它记录了敏东国王召集的第五次大会,这是佛教及其信徒的重大事件”。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怎么能不来亲睹此佛塔。
此佛塔也是敏东国王于1857年建造,以作为新皇家城市曼德勒的建筑群的一部分。他后来于1871年召开第五次佛教大会,但想通过将大藏经刻在石头上,为后人留下伟大功德,1860年开始施工,1862年安装了hti(伞冠),铭文于1868年5月4日向公众开放。它们在三个区域内整齐排列,第一个区有42个,第二个区成168个,第三个区成519个。在第一个区域的东南角,还有一个是第730块,这块石头记录了它是如何形成的。
每个小宝塔内有洞龛,每个洞龛都有一块大理石板,两面刻有大藏经的一页文字,共1460块,这是整个上座部佛教的巴利藏经。每块石板1.07米宽、1.53米高和13厘米厚。每一面都有80到100行缅文圆形铭文,原本用金墨填满。一个抄写员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正反两面都抄下来,一个石匠一天能写完16行。每块石板还有自己的顶形和装有珍贵的宝石。此外,还有一座大佛塔,塔身在其上的伞冠皆镀金,高达57m,乃仿照蒲甘的Shwezigon Pagoda(英文维基)。1900年纸本出版此大藏经,共38册,每册400页。
1885年曼德勒被英国吞并后,曼德勒皇宫的城墙成为达弗林堡,军队驻扎在曼德勒山周围的寺院、寺庙和佛塔成为公众的禁区,缅甸人不再被允许参观他们的宗教场所。一位收入调查员直接向维多利亚女王上诉,因女王承诺尊重她的臣民所信奉的所有宗教。英国女王在1890年立即下令将英军撤出宗教区,但此时伞冠已被洗劫一空,多数宝石已遗失。看到此段英国对缅甸宗教场所的破坏,真是痛心疾首,可见殖民帝国对殖民地的掠夺。修复工作于1892年由高级僧侣、皇室成员和前官员组成的委员会认真开始,此世界记忆遗产才渐渐恢复,但已不复当时荣光。直到1968年才全部整理完毕,并经报纸报导佛陀的话语,仍然保存在这里,而成为虔诚佛教徒、学者和游客的热门目的地。
来到此佛塔首雪铁龙入一个醒目的拱形多弯的三色大门,外层是红色、中层是红色,而内部墙壁与天花板是由亮晶晶的玻璃或陶片以几何形状所组成,进入后就可见到在洞龛内摆置石版的群塔,相对于大金塔应称他们为小佛塔,在Kyauk Taw Gyi内也见到成排的白色小佛塔,在此更为壮观,分为三区且每排有十个以上,每个小塔上方也装置伞冠,一点也不马虎,可见缅甸人对佛教的虔诚,也可见到白色围墙来分隔区域,可见洁白的整体建筑。探头可见每个小塔内的石板,上面雕有满满文字,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大的书。在成排的小佛塔间有一排树木来隔开,有一群妇女衣着整齐地在打扫,可见此地为缅甸人民心目中的圣地。
本以为来到此地只是看这730座小佛塔,回到入口处,可见这边有摆设金桌与金佛供信众礼拜。往另一侧看到还有一座大金塔及佛寺,被吓一跳,原来此处还有大佛塔可见。原来此大佛塔是仿造仿照蒲甘的Shwezigon Pagoda所建,两天后在蒲甘就见到该大金塔。前一天在仰光看了三个及今早看了曼德勒的二个佛寺,虽然其寺名的英文皆是Pagoda(塔),但不是没看到塔,就是塔并不大,或许应该称为佛寺更为恰当些。但在此地所见的大金塔,确实是货真价实的宝塔,也是我在缅甸所游历的第六座佛塔或称佛寺。此塔是在缅甸所见的第一座大金塔,故对其结构仔细端详,塔身成圆锥形,逐渐往上收尾,顶端会装上伞冠,塔愈大伞冠愈繁复精致,且有宝石来装饰。整个圆锥塔置于四方形的基底平台上,可称作“下方上圆”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