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酒店业、旅游业、航空业也需要一些“破冰之举”。
从边境城市入手,稍微开个口子,把风险降到最低,至少先逐步恢复边境城市的酒店、旅游。
这其实就是一个试点,试点过程中会探索更多更细致的制度,觉得没啥问题了,那就再扩大一点,有问题就处理问题。
请回忆一下改革开放从蛇口开始,然后有了十几个开放城市,然后全国更大范围的开放,事实证明这个路线很成功。
从国情、医疗力量、舆论方面来说,渐进式的改良对经济是有好处的,也比较稳。
不转急弯,各方面都能有个缓冲,懂的就懂。
所以,我的良好愿望是:酒店等行业的朋友,希望你们的收入恢复,希望你们的饭碗保住或者恢复,我也希望这个试点的过程又快又稳。
谁不希望国泰民安呢?大家都希望。
02 一定有更灵活更科学的变通
其次,从政策上来说,《管理办法》其实是一个清晰的信号,未来的更多政策将更稳健更务实,更关注城市的发展和微观的民生。
以边境旅游来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这是大家一致认可的好事。
我仔细看完《管理办法》,中间有这么一句话:“双方旅游团队的旅游者应当以团队形式经口岸出入境,接受海关检疫查验”。
那么,入境者是否需要集中隔离若干天呢?因为各地的政策都有所不同,但是集中隔离是第一步,后面是各城市的自选动作,需要居家隔离的时间不同。
你觉得老外进边境某区域去旅游,他会愿意集中隔离7天或者14天?大概率不会。
所以,政策一定有更灵活更科学的变通,要相信中国的防疫力量和决策者有足够的智慧来解决问题。
现在一些有本土疫情的城市的市民离开本市,前往邻近区域,需要的是连续两次的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如果在当地持续呆几天,则需要“三天两检”。
事实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那么,被严格限定范围的边境游会不会对游客采取类似措施?会不会更宽松?不知道,等官方消息。
如果采取了某些措施,即使有事,在做好充分应对的情况下,在范围已经限定的情况下,要解决问题不难,毕竟都是一些范围不大的边境游区域。
具体请参考广州、佛山、东莞,其实一直有零星病例,但绝大多数市民的生活未受到影响。
一是追踪传播链,第二是整个区域核酸检测。方法是现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