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旅游知识

黄梅唱响农文旅联姻“天仙配”

常驻编辑 旅游知识 2022-09-22 黄梅县   柳林   小池   遗文   农耕   景区   稻田   乡村   文化   旅游   黄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称 通讯员 吴慕枫 李志敏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远山青黛,稻浪翻金,田间栈道,稻香拂衣。初秋,行走于黄梅乡间,有种“山深人不觉,同在画中居”的意境。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年来,黄梅县以荆楚文旅名县创建为抓手,通过唱响农文旅联姻的“天仙配”,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袁夫稻田、苦竹养马岭、五祖东山问梅、杉木邢绣娘生态园、柳林玫瑰谷等一批网红打卡地。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打造融合平台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几年来,黄梅县先后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县推动文旅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奖励办法》等政策文件,每年设立文旅产业发展基金1000万元,筹集黄梅戏发展基金1000万元,投入2100万元完成非遗文化旅游区总规、控规、详规及专项规划,实现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城市建设规划、村镇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依托禅宗文化资源,打造集禅宗文化、养生体验、养生教育、休闲度假、养老等于一体的综合度假区,黄梅先后投入3.6亿元修通了18公里长的横山旅游公路、30公里的环古角水库旅游公路、20公里长的十里观光长廊旅游公路,加速激活康养资源。如今,柳林玫瑰谷、蔡山梅园、挪步园、九坤太白小镇等景点,成为康养旅游胜地。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作为全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共建创新示范区试点县,黄梅全力服务农文旅融合,开展产业链金融链专场对接,导入域外银行信贷,加速乡村金融网点布局,双向发力“保险+信贷”,拓宽农文旅融合路径。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才兴,满盘活。黄梅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能人回乡创业“千人计划”,引导、鼓励能人返乡创业。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2012年,黄梅小池经济开发区成立,各种创业利好政策相继出台。我就想立即回乡创业!”萌升农业负责人徐步升说。10年来,萌升农业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合作社成员100余人就业,帮助小池及周边蔬菜种植户增收500多万元。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2018年至今,黄梅县能人回乡创业新增签约项目460个。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一条链融合发展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文旅融合之于黄梅,不仅仅在于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非遗为主题,黄梅与鄂旅投公司合作,8年投入32亿元开发五祖非遗文化旅游区。作为核心项目,东山问梅村充分挖掘黄梅戏曲等非遗文化内涵,打造集旅居度假、康养休闲、亲子研学、文化创意于一体的新型文旅综合体。此外,同步推进四祖、老祖、南北山、养马岭等景区建设,创建国家4A景区2家、3A景区4家。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农业为元素,打造中部农耕文化展示区。黄梅引进九坤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4万亩超大型农耕文化产业园——濯港太白小镇,已完成一期工程,建成农耕文化博物馆,共有展品3000余件,为中部地区最全。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以戏曲为韵脚,建设沿江特色文化体验区。黄梅采取PPP模式,在小池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戏曲文化小镇,展现“清江烟雨夜,黄梅戏中情”文化景观,打造全国最大的黄梅戏文创产业园,项目预计2025年完工。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文化、山水、旅游三位一体,黄梅推动文化进景区、文化成景区。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黄梅县连续5届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五祖镇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镇”,一天门社区、养马岭村被命名为“湖北旅游名村”。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美丽乡村“新样本”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近年来,黄梅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地标优品工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景”。两万亩蓝莓形成十里观光长廊,被授予“中国小浆果示范基地”;蔡山梅苑、大河袁夫稻田、杉木邢绣娘生态园、苦竹青山绿水和香樟园生态旅游区使田园成为风景;柳林商子塆等古村落改造让乡村更有乡愁……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坐落在黄梅县大河镇永安村的袁夫稻田一跃成为黄梅乡村旅游文化的样本。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袁夫稻田的主人名叫袁勇刚。2017年,他辞职回乡创业。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起初,他只想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真正的有机大米。但理想很快被现实击垮,有机大米缺乏消费场景很难开拓市场。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灵机一动,袁勇刚在稻田上架起了办公室和几间卧室,又跑遍全国找到7节绿皮火车,历经万难运到家乡……2018年,火车餐厅开业了。5iO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了让游客的体验感更充实,他又增加了三角木屋、森林小屋、天空之境等特色民宿设施,推出了品牌包装的大米。秋收节、插秧节等固定地域特色农耕活动也陆续在袁夫稻田开展……诗和远方的理想主义,在无意之间带火了这片土地。如今,袁夫稻田集“耕、食、住、游、赏”于一体,年游客量20余万,收入数千万。

相关阅读:

  • 和孩子一起读诗
  • 年末岁首游山乡
  • 黄梅这个边陲小镇富可敌县
  • 听雨,感觉真美(原创)
  • 什刹海西海湿地公园:郭守敬纪念馆修复重张
  • 向往(夏天原创)
  • 仅仅50多年时间,红柳林上就发展了一座因河得名的城市
  • 这份温暖跨越1200公里,助力随县灾后重建
  • 秋天第一次自驾游,比第一杯奶茶更暖心
  • 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一年级小池简笔画)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