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先惊叹壁画,而后知永乐宫。永乐宫的传世之美,不仅在于三清殿壁画的恢宏巨制,纯阳殿壁画的神奇妙化,重阳殿壁画的引人入胜,还在于煌煌官式建筑之壮丽、道教文化之深邃,十年之功、整体搬迁之传奇。
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即将于9月30日推出“观妙入真--永乐宫的传世之美”特展,此次特展将全面展示永乐宫传世精品171件(组),涵盖了永乐宫的建筑、壁画、雕塑等珍贵艺术,进入山门,置身七百年前,踏上青砖石径,一起领略永乐宫的传世之美。

永乐宫壁画
永乐宫原位于山西芮城永乐镇,故称“永乐宫”。它北倚中条,南俯黄河,是重要的黄河文化遗产,以精美绝伦的壁画艺术、格局完整的宫廷式建筑和独具特色的道教文化闻名中外,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乐宫西壁《朝元图》 白玉龟台九灵太真金母元君(西王母)
永乐宫的创建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末,原为道教全真派五祖之一——吕洞宾的故居所在,后人在此地建吕真人祠堂(纯阳祠) ;宋金之际,随着道教影响的扩大,吕公祠增修扩建,“以祠为观” ;自成吉思汗统治时期始,经丘处机、尹志平、李志常等人的运作,全真道教的发展受到蒙元统治者的重视,逐步达到鼎盛。

西壁《朝元图》 东华上相木公青童道君(东王公)
按卿希泰等道教史学者的观点,将金元时期北方全真道教的发展分为“创立”、“鼎盛”、“低谷”、“贵盛”四个时期 ,永乐宫现存元代遗构恰为其中“鼎盛”与“贵盛”时期的重要见证。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整个壁画共有1000平方米,分别画在无极殿、三清殿、纯阳殿和重阳殿里。其中三清殿是座主殿,殿内壁画共计403.34平方米。画面高4.26米,全长94.68米。壁画为道教宣传画,目的在于揭示教义和感召人心,其绘制时间略早于欧洲文艺复兴,几乎和元代共始终。现存壁画面积1005.68平方米。
此次特展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煌煌巨制”将展出永乐宫建筑模型及建筑装饰等器物。

第一部分“煌煌巨制”展厅效果图
永乐宫总体布局疏朗,单体建筑宏伟宽阔,粗大的斗拱层叠交错,雕饰简洁明朗,构成了典型的元代建筑特色。她是现存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元代官式建筑群,能够完整保留到今天,弥足珍贵。其主要建筑均建于中轴线高台基之上,巍峨壮观。殿前有宽敞的月台,殿间有与月台等高的甬道相连,两侧不设置其它建筑,格外疏阔高敞,这种空间形式的设计,为元代其它寺庙宫观建筑所罕见。在建筑艺术上,斗拱、彩画、藻井、琉璃、木雕、泥塑等等,都是具有时代艺术代表性的精心杰作。
三大镇馆之宝都将到场: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一卷)。

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唐天宝五年(746)
高120厘米,宽40厘米,山西省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藏
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原在芮城县西25公里,被称为“重华所耕之里”的永乐镇历山村东南的天尊观中,后天尊观为侵华日军所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此灯台被收藏于永乐宫。天尊观又称黎明观,相传舜耕至此,天始黎明。

唐八棱形线刻人物纹石灯台(拓片局部)
据灯台所刻文字记载,该灯台是奉天宝帝(李隆基)之命,由李思诲等14人筹划,于唐天宝五年(746年)正月建造。现存的灯台共2层,底层高90厘米,直径35厘米,为立体八棱形制,刻有15个跪像,均为李氏宗族男女。第二层仅高28厘米,直径40厘米,有线刻跪像16人,均有官职及姓名。此灯台原置于当地一座道观的天尊堂前,说明早在唐代以前,芮城一带已经崇尚道教。

展览将展出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
三清殿琉璃鸱吻及正脊是一套首次展出的、完整的三清殿屋檐顶端的琉璃构件,其华美之势创后世堆花脊简之先河。这套琉璃构件长17米,高3米。鸱吻的整体造型为巨龙盘曲式,红泥作胎,孔雀蓝釉色,鸱吻张口吞脊,怒目圆睁,炯炯有神,脊身花束艳丽,釉面斑驳,釉色以黄、绿、蓝三彩为主,是元代琉璃的上品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