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丨田樱
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确像它的俄文意译“明媚的林间空地” ,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俄罗斯风景油画:茂密的森林一碧如染,野花盛开草地绚丽清芬,浅棕色蘑菇散发幽幽清香,风儿在低吟,鸟儿在歌唱,夕阳映照着池塘,炊烟在袅袅升腾。
艳日,我来到俄罗斯图拉州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博物馆,世界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的故居。1828年,托尔斯泰出生于此,此后在他的82年生活中,前后有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是在这里度过。
步入“明媚的林间空地”,青翠欲滴的草地,像碧绿地毡铺展着,这338公顷庄园,是托翁从母亲那里继承下来的。在这“明媚的林间空地” 的小山丘上,一栋18世纪后期建筑式样的白色二层小楼,被林中大树环抱,门前那棵被称为“穷人树” 的老榆树下有一排长凳,当年差不多每天早晨都有远道而来的农民坐在这里等候托翁,要向他求助。白楼为绿树环抱,四周长满了丁香,散发着馥郁的香气。
步入故居,仿佛步入了“明媚的林间空地” ,一个天才智慧创作的“林地”。故居的门厅,四周尽是书柜,墙上挂着装书和报纸用的皮包,托翁最后一年每天收到20多封信;玻璃橱中陈列着几杆猎枪,青年时代的托翁喜欢狞猎,有一次他险些被母熊咬了,脸上留着与熊搏斗的伤疤,惊险的狩猎情节在他的作品中描写得十分精彩。
来到二楼,大厅墙上两名画家的托翁画像,给留我下深深的印象:1873年克拉莫斯科依的画,托翁身穿日常的工作服,棕色的头发和胡须,眼睛射出凝视的光亮;1887年列宾的画,托翁留着长长胡须,穿着长长上衣,坐在安乐椅上,目光深邃而充满着智慧。两位名家的两幅画像,刻画了托翁的令人难忘的形象。
我在托翁故居最感兴趣的是与他创作有关的遗物,这些遗物从不同角度反映出作家生前的创作意境。屋中挂着几位人物的画像,其中有伏尔康斯基公爵,后来他的形象通过托翁的笔走进了《战争与和平》的世界;墙上挂着诗人普希金女儿玛丽娅·力尔童克的肖像,托翁依此塑造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外貌;书房桃木写字台上,那个吸墨纸压板上的青铜小狗,托翁把它写进《复活》中聂赫留道夫的书房……
故居处处留下了托翁多年创作生活的印记,明亮的客厅,当年他与著名作家和画家在这里相聚,与屠格涅夫、契诃夫、柯罗连柯、高尔基、列宾等促膝交谈。那架钢琴是托翁欣赏乐曲用的。当年的餐桌上仍然摆着餐具。
简朴的书房,是他写作的地方。托尔斯泰非常热爱自己的庄园。那里的自然景色、日常生活以及家族传统,是他创作力和灵感的不竭之源,而且他的文学艺术世界是博大精深的,在这里他写下了《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人》、《高加索囚徒》、《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黑暗势力》、《舞会之后》等长、短篇小说和剧本,展示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俄国生活的广阔画面,无情地揭露了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黑暗和残暴。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
故居办公室里,那张草绿色羊皮面沙发,是他出生的摇篮。寝室的一张铁床、一个大立柜、一个床头柜,是他的简朴用具。床上摆着他妹妹玛丽亚送给他的枕头,墙上的马鞭和地上的哑铃,是他体育活动的用品。藏书室收藏着20几种文字的书籍,托翁精通法、英、德文,可以读意大利、阿拉伯、古希腊、古犹太与荷兰文。
从书房的阳台放眼望去,可以眺望那“明媚的林间空地” :密林、池塘、炊烟…… 由此人们会记起托翁在这“明媚的林间空地” 上,参加劳动,同农民一起耕田、割草、缝鞋,一块吃土豆。他捐款赈灾,帮助农民扑灭大火。他热心农民教育,在自己的庄园里和周围村子里办起了一些农民子弟学校,免费招收农民子弟入学,并亲自为他们编写《启蒙课本》等读物。托翁晚年更加热爱农民,摒绝奢侈,持斋吃素。他决定把自己的著作权交付社会公共使用,他的主张只得到小女儿萨莎的支持。故居办公室一张圆椅的夹层里藏着他1910年10月28日离家出走时给妻子留下的告别信。当时他为彻底摆脱贵族生活,瞒着妻子和家人,带着小女儿萨莎,在密友马科维茨基医生的陪同下,乘火车出走,不声患了肺炎,于11月7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