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旅游知识

桂林:没有他,就没有甲天下

常驻编辑 旅游知识 2022-09-25 喀斯特   南岭   水月   漓江   岩溶   石灰岩   甲天下   月亮   千米   地貌   两岸   桂林

文章转载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洞中有山,山中有洞。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3 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海洋中各种生物的骨骼和其他含钙的物质慢慢沉积在一起,在海底形成了几千米厚的石灰岩。三千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这里再度上演海洋变陆地的好戏。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石灰岩浮出海面,成了不那么坚硬的陆地。然后是雨雪、江河的表演时间,水流在“柔软”的陆地上冲刷、溶解、侵蚀、切割、打磨......十八般武艺通通上阵。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石灰岩抵挡不住,地上部分变成姿态万千、如梦如诗的峰林、峰丛和孤峰,地下部分变成遍布神秘奇幻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的溶洞。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洞中有山,山中有洞”,这就是喀斯特地貌,也叫岩溶地貌。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喀斯特”是个音译的英文地名,原来指欧洲中部、地中海沿岸一处石灰岩高地,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欧洲地质学家首先官宣,于是“喀斯特”成为这种岩溶地貌的代名词。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实际上,有一个中国人没有用任何仪器、全靠目测步量,全面考察了岩溶地貌,比欧洲人还早100 多年。他还在日记里记录下了这些重要的内容。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让我们高声喊出他的名字:徐——霞——客!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对,徐霞客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岩溶地貌科考先驱。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假如《徐霞客游记》能早一点出版的话,那么这种地貌很有可能会被命名为“徐霞客”或“桂林”。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因为徐霞客岩溶地貌科考的起点就在桂林——里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美景。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5万字游记里的桂林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徐霞客在桂林山水间“暂住”的一个半月里,爬上了320多座石山,钻进了60多个岩洞,攀岩9次,写下5万多字的非常详细的游记。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我们知道,在古代,由于南岭的阻隔,人们往来岭南地区与内陆十分困难。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那么问题来了,徐霞客是怎么来到桂林的呢?他是从湖南沿灵渠到达桂林兴安县城的。那是历史上灵渠水运最繁忙的时期,县城里最热闹的街就是灵渠穿城而过的那一段。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两岸清一色的吊脚楼,商品沿岸摆卖,坐在船上就可以购买,购物体验特别好。不过,徐霞客来的那天,不知为什么街面上有点冷清,只有万里桥附近几家在做生意。万里桥是灵渠上最古老的桥,最早建于唐朝,因距长安约一万里(5000千米)而得名。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从万里桥顺渠而下,便可以看到“陡门”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陡门”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设计,是灵渠特有的让船通过的水闸。两岸用巨石砌成半圆形,伸入渠心,船过闸时,架设陡杆,将水流挡住,抬高水位,船就能顺利渡过去。徐霞客在渠边站了许久,观察船队怎么过闸。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们常说重庆是山城,其实桂林也是。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走在街头,总是不经意就会撞见一座山。只不过那山实在比一栋楼高不了多少,秀气玲珑,好像是放在城市里的大盆景,七星山就是其中一处。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七星山由七座海拔250米左右的山峰组成,因对应北斗七星而得名。七星岩就处在七星山的半山腰中,它是一个长约1000米的岩洞,洞内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石花,千奇百怪、变化多端。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这里原本是一条地下河,100多万年前,一次地震改变了它的命运,露出地面而成为岩洞。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徐霞客点着火把探洞之前,七星岩已经是一处游览胜地了,可是没有人知道七星岩到底有多少个洞口。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徐霞客钻了两回山洞之后,弹了弹身上的尘土说,七星岩有15个洞口。现在的科研人员动用现代化仪器去找,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了15个洞口,真不愧是“徐大侠”。Y0x拜客生活常识网

城市「大盆景」

相关阅读:

  • 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 中国避暑第一大省,为什么是贵州?
  • 中国避暑第一大省,为什么是贵州?《人民日报》这样认为
  • 中国避暑第一大省,为何是贵州?
  • 暑期旅游“热”,这个爆款景区你来过吗?
  • 你最想去贵州哪里旅游?
  • 乘着月色捉知了猴!《正大综艺》带你体验属于院东头镇的
  • 打开“中国天眼”的他,离开我们5年了......
  • 广西桂林:航拍会仙喀斯特国家湿地公园风光
  • 管理处回应“两亿年前化石系水泥制品”:北石林没有恐龙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