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培基并不是盲目的慈师,他之所以愿意义不容辞地帮助毛主席,不外乎在毛主席身上看到了中国新一代青年人的希望。
他曾经对自己的朋友盛赞毛主席,表示毛主席这个人将来会成为平民的天子,从我们现在的视角来看,可见易培基认人之准。
后来,易培基离开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前往北京做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他整顿博物院机构、创办故宫期刊、发动捐款修缮故宫,使得故宫博物院进入了鼎盛时期。
![](http://imgq8.q578.com/ef/0927/6e35855e553e8952.jpg)
1933年,日军侵略步步逼近华北,即将进入北平,为了保护文物不被占领,易培基联合其他故宫博物院的领导,决定提前将文物迁移到南方。
社会上有一波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反对文物南迁,经常会写威胁信寄到易培基的办公室,但易培基没有惧怕,毅然决然的完成了迁移任务。
但是谁都没想到,就在第五批文物准备南迁时,易培基却被举报说私占故宫的宝物,他被拘留起来,经过几次公诉,易培基还是被扣上了盗窃的罪名。
七七事变之后,易培基身体越来越孱弱,但是他身上的罪名仍然没有洗清。在第二次公诉之前,易培基含恨去世,死前没有等到昭雪的一天,享年67岁。
易培基在上海病逝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远在延安的毛主席这里,毛主席非常的痛心,他时常会对身边的朋友怀念这位恩师。
毛主席从来不相信易培基会做出盗窃故宫文物的事情,他在对朋友说的时候,始终在称赞易培基,“易老师真的是个好人,他帮过我太多忙了”。
![](http://imgq8.q578.com/ef/0927/06a9844a863e011d.jpg)
毛主席与杨开慧的爱情见证
让毛主席对故宫印象深刻的原因还远远不止易培基这个恩师一人,还有一个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因素,那就是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
在陕北窑洞工作时,毛主席经常会和一位叫斯古的美国记者聊天,回忆自己过去的点点滴滴。不可避免地边会提到毛主席对北京的印象。
1918年,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北京,他和七个同伴一起住在三眼井,八个人挤在一个屋子里睡觉,平时在炕上连翻身都非常困难。
但毛主席对北京的印象,对故宫的印象仍然非常的好。他曾经说,“我第一次来北京时,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故宫的美是对我的一种补偿,我从这里看到了北方的早春。”
而之所以,毛主席每每提到故宫时,都会深情地谈论北方的早春,就是因为在这段时间,毛主席在故宫的见证下迎来了自己的幸福——杨开慧。
![](http://imgq8.q578.com/ef/0927/c7ca098a9332559c.jpg)
毛主席与杨开慧的初见并不是在北京,而是在1914年的湖南长沙。那时候,毛主席正好到湖南第一师范上学,他的老师便是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
杨昌济非常喜欢自己的这位学生,经常会在自己的女儿面前提到毛主席,还会时不时拿出毛主席的读书笔记和女儿一起欣赏。
所以,在两人未曾谋面之时,杨开慧便对这个学识渊博、见识深刻的青年人产生了丝丝的倾慕之情。
后来,杨昌济开始经常邀请毛主席、蔡和森等人到家里聚会,在这里,毛主席和杨开慧见面了。
几个学生和老师聚在一起经常会讨论一些学习和时政上的问题。一开始,杨开慧只是在旁边旁听,但渐渐地,她也开始参与到师生之间的交流中。
毛主席十分愿意和杨开慧交流,尽管杨开慧懂得不深,毛主席也愿意把一些革命道理、读书见想告诉杨开慧,两个情窦初开的小青年渐渐把对方放在了心里。
![](http://imgq8.q578.com/ef/0927/2d7110077c9938bb.jpg)
杨开慧
杨开慧非常佩服毛主席,她平时不仅会学习毛主席的一些思想方法,还会学习毛主席身上的一些健康习惯。
比如,毛主席很喜欢洗冷水澡、跑步、爬山,在毛主席的影响下,杨开慧也渐渐地爱上了冷水澡、跑步等活动。
四年后,杨昌济被邀请到北京大学教授伦理学,他带上了自己的得意门生毛主席,把他推荐到了北大的图书馆做管理员。
和在长沙时一样,毛主席还是经常会来到老师的家里做客,这时候的两人都接受了新的革命思想,经常会在一起加入各种进步协会,联系也越来越密切。
在日复一日的相处过程中,两个人深陷对方,在北京这个地方开始了一段深刻的爱情。他们除了参加协会之后,也经常一起出门约会,故宫、北海等等景点都曾经有过毛杨两人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