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化塔虽为青石层层干垒而成,但造型古朴端庄,塔形简洁朴素、浑厚大方,历经千年风雨剥蚀、战争的创伤及人为破坏,至今仍巍然屹立,足见我们的先民当时在选材、施工、设计等方面已经拥有了较高的建筑技术。”成武县博物馆馆长郭立介绍,“佛造像采用圆雕、浮雕、线雕相结合的手法,气象万千、法度恢宏,把佛雕的艺术精神与表现形式完美地统合起來,表现生命活力与佛法心要,充分体现了古代人民高超的智慧和创造力。”
![](http://imgq8.q578.com/ef/1006/150bfcdd2abebf5c.jpg)
从建筑归属地上看,卧化塔在唐代曾属金乡县,后又属巨野县,现属于成武县大田集镇,该塔记载着鲁西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是研究该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实物资料。成武县博物馆馆长郭立介绍,卧化塔基本保持了唐代建筑风格,文物建筑在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石造像雕刻艺术风格突显了唐代佛造像的特点,由石造像题记记载的历史和物质遗存可以相互印证。
保护与发展,“活化石”卧化塔或迎新生
身具1300余年的历史,卧化塔也曾被“倒爷”盯上过。在成武县博物馆展厅内,存放着两块看似平常却历史悠久的造像碑。它们原本作为建筑附件,归属于卧化塔一层塔室东西两壁,1996年被盗,后被公安机关追回。“2000年,又有一些不法分子在卧化塔南侧挖洞填埋炸药,爆炸时导致卧化塔一层东南侧部分石块坍塌,但所幸盗窃没有成功。”郭立感叹道。
![](http://imgq8.q578.com/ef/1006/11d91eee9639a800.jpg)
20世纪60年代,原先的塔顶两层及塔刹被人为毁掉,为了保护好这一传承1300余年的历史遗存,成武县各级各部分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
2014年,成武县人民政府按照要求重新设立了卧化塔保护标志碑,并重新组建了卧化塔文物保护小组。同年9月,成武县文物管理所对卧化塔修缮保护工程提出立项请示,并与山东省文物保护中心签订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勘察设计合同。同年12月,山东省文物局对成武县卧化塔修缮保护方案进行了批复并提出修改意见。
![](http://imgq8.q578.com/ef/1006/2c4c509c317bca73.jpg)
2016年1月,通过公开招标与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签订《成武县卧化塔修缮保护合同》,并进行了公证。同年6月,山东省文物工程公司开始对卧化塔进行修缮。3个月后,卧化塔第一期修缮保护工程完成。2018年,二期环境治理工作也建设完成。并在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存有档案及电子档案,现存放于成武县文物所档案室,由专人负责保管。
![](http://imgq8.q578.com/ef/1006/175b9533ae6338e2.jpg)
“目前,卧化塔已经纳入智能城市管理系统,由天网系统实施监控,文物保护人员也可在监控前查看文物现场。”郭立说,此外还联合归属地派出所,做好卧化塔遗址所涉及的范围内的安全防范工作以及辖区居民有关文物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而除文物保护小组每天对整个遗址进行巡视检查外,该县文物主管部门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安全保卫工作巡查。
![](http://imgq8.q578.com/ef/1006/0673f97fd022d782.jpg)
下步,该县在做好对卧化塔保护管理及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同时,将依托现有资源,深入挖掘卧化塔旅游开发项目,让保护、利用与旅游相结合,共同发展。
卧化塔,一座历经千年仍然屹立不倒的石塔,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信息和乡村记忆,是鲁西南历史的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