伫立于玛曲县阿万仓湿地观景台上远眺,弯曲纵横的溪流百转千回,沼泽星罗棋布。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和传说中格萨尔以赛马称王的家乡,赛马节无疑是玛曲县的一场民间盛事。相传,格萨尔12岁时在玛曲寻找到“河曲神骥”——河曲马,并在赛马中一举夺魁称王,由此开创格萨尔赛马大会,经久不衰,如今已成了藏族最高规格、最盛大的赛马比赛。
每到赛马节之际,周边的牧民都身着节日盛装,佩戴珠宝饰物而来,体验无与伦比的“速度与激情”。在赛场观看比赛的加老55岁,穿着节日新装的他显得精神矍铄。加老是玛曲县曼日玛乡强茂一队的村民,他所居住的区域是首曲黄河湿地功能区的核心区,2011年搬迁至玛曲县赛马场牧民定居点。加老一家9口人,有85岁高龄的老母亲,女儿女婿和一对孙子孙女。
搬迁至牧民定居点的加老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一年可以领到1万元左右的草原补偿款,他和老伴在工地打零工为生。如今的生活水电都通,孙子上学、看病都很方便。加老最大的愿望就是,草原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
草原的绿色触动着心弦,草原的故事牵动着思绪,悠长而深远。
牧歌唱响千里草原
“辽阔草原,美丽山冈,群群的牛羊,有个少年,手拿皮鞭,站在草原上,轻轻哼着,草原牧歌,看护着牛和羊……”手拿皮鞭,骑着白马的少年是草原上最美的风景。从玛曲黄河大桥一路往西,看母亲河曲折蜿蜒,千折百回,奔流不息,两岸的草场上,羊群如遍洒的珍珠般美好。
玛曲县欧拉乡安茂村今年63岁的交巴,骑着一匹白色大马,看护着他的羊群,手里的经筒轻轻转动,羊群时时传来的“咩咩”叫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带来一线生机。从年少到暮年,交巴老人以放牧为生。他见证了游牧到科学养畜,产业发展的变化。
回忆从前,交巴老人说家境最好时,100多只羊就是他所有的财富。而今,交巴的三儿子尕尔藏才让把羊产业搞大了,不仅将传统的放牧方式改成圈养舍饲,还改良了藏羊的品种,率先成立了玛曲县欧拉乡欧拉尕尔隆盘羊育肥养殖专业合作社。
“我每次看到草原和羊群心情就舒畅了!”尕尔藏才让今年34岁,7岁起就在家里放牧。他对草原的热爱,只用行动来表达。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盘羊繁殖的信息,便只身到青海果洛州去了解情况。回来后便坚定了引进盘羊繁育、舍饲的信念。
没能进学校学习是尕尔藏才让最大的遗憾,这也是对他的制约。幸好妻子是他最好的帮手,她就职于欧拉乡中心小学,会在假期陪他外出联系业务,加上当地畜牧部门的帮助,尕尔藏才让的专业合作社正风生水起。
“我希望儿子能上畜牧大学,最后回到草原,把科技养畜发展得更好!”尕尔藏才让表达着自己对儿子的期望。距离暖棚不远处便是尕尔藏才让的家,几间简单的平房,朴素而真实。为了方便业务发展,尕尔藏才让买了一辆丰田越野车,路修起来了,又挖了井,风力发电的设备也购置了……在交巴老人眼里,这一切都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
交巴依然骑着那匹白马,替儿子照看那放养的羊群,儿子则开着汽车在草原上驰骋。两代人用不同的方式书写着自己的故事,在草原上演绎着各自不老的草原恋歌。
调整畜群畜种,转变农牧民的生产方式,这无疑是干群共同唱响的悠扬牧歌,音符在草原上空飘荡,从玛曲草原到尕海湖畔,到整个甘南草原……
你听,这千里草原牧歌嘹亮…… (经济日报记者 赵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