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70后告诉妈妈武汉离家很近:很多街道和台湾有关,大江大湖也让我想到家乡
徐志宏的城市生活指南——台湾人如何在武汉找到家?
1.敢于接触新圈子
2.多走走课本上的地方,学习历史与文化
3.两岸一家亲,试着大胆找到对的人
“刚来大陆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一个吉卜赛人,直到来到武汉。”70后的徐志宏是一名台湾室内设计师,2014年因为公司设计项目来到武汉工作。在这里,他不仅把上学时课本里出现的武汉景点考察了一遍,还因为一杯咖啡结缘武汉姑娘廖静雯。如今,俩人在东湖风景区大李村共同经营着一家民宿,给来玩的游客提供更舒适的度假环境的同时,他们也希望在大李村打造出属于武汉的文创。
【一杯咖啡与武汉姑娘结缘,根据文献记载亲自打卡台湾路名】
“他大概喝了半年多的咖啡,我们才加了微信。”2015年,廖静雯在武昌一家咖啡店做咖啡师,正在武汉出差的徐志宏经常会在咖啡店里一边办公一边喝咖啡。起初,徐志宏并不会主动和廖静雯搭话,徐志宏自称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还在上学的时候为了锻炼自己的表达,他会在台北的重庆南路找兼职向别人推销百科全书。作为一个咖啡的忠实用户,居住在武昌的他经常会参加廖静雯策划的咖啡品鉴活动,后来俩人才互相加了微信,渐渐关系变得熟悉起来成为了情侣。
徐志宏向记者坦言,在武汉有一种家的感觉,“这里的大江大湖,总会让我想到了家乡的大海和山。”徐志宏非常喜欢有山有水的地方,他觉得武汉人能在市内就能爬山玩水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在武汉,徐志宏还会打卡那些与台湾有关联的街道,“之前我跟我妈妈说,其实武汉离家也很近,汉口有高雄路、台北路可以去走走。”他告诉记者,平时自己会接一些武汉本地文化的项目,所以会很认真的去看相关背景的文献和书籍,并且会根据文献里出现的历史地点亲自去考察一遍。
徐志宏是2014年被公司派到武汉参与户部巷附近的室内设计项目。此前,他一直是在上海的台资企业工作,“我是2006年来的大陆,抱着换个环境的想法主动申请了来大陆工作的项目。”来大陆的第一站是上海,但他感受到台资企业内部竞争非常激烈,“我们要花很多时间在内部竞争中,保护自己不被其他人诋毁。”这并不是徐志宏所期待的工作,他计划着在大陆运营一家公司,但是上海的经营成本太高了,“我来武汉出差后,发现武汉的成本会相对比上海低一些,在交通方面也会相对比上海去全国各个地方方便很多。”
他和廖静雯谈了很多想法,俩人发现很多事情上都一拍即合,于是两人最先在汉口开了一家咖啡店,后来才在东湖风景区大李村经营一家民宿。徐志宏告诉记者:“这几年有静雯的陪伴,让我觉得我不是单打独斗,有时候我俩也会吵架,但是吵完我自己出去抽根烟,回来两人又合好了。”
【将台湾文创创意与武汉手工艺结合,要当文创产品经纪人】
在武汉,徐志宏认识了很多手工工艺品的匠人,“这些老师傅受教育程度可能不高,虽然他们一直在做传统手艺,但是手艺人的艺术品未必有市场,那么如何把它变成是一个有市场的产品,那就必须要靠创新。”徐志宏发现武汉的这些手艺人有这样的困境之后,特别想帮助他们,他说:“台湾的文创水平还是不错的,可以把一些创新思路带到武汉。”徐志宏向记者举了一个文创产品例子,传统的木工艺品是木工将艺术品做好,但是文创的思路是让消费者有参与感,于是会将木板用激光枪切成不同的零件,然后告诉消费者如何组装。
“我希望在这里做成一个文创的交流平台,这边有很好的一些手工的大师,台湾有很好的文创创意,如果可以好好结合的话,可以做出很好的产品。”徐志宏告诉记者会选定在东湖风景区大李村开民宿的原因, 他表示这里是武汉文创网红村,但文创必须要把一些实用性加进来,而不是单纯的只是一个装饰品。他补充:“有实用性加进来之后,才有办法做产业化,我设计一个文创产品出来,然后找工厂大批量生产出来,好的产品是可以卖给全世界的,这就解决了这里很多手艺人的经济困难问题。”
他觉得武汉有很多可以做成文创产品的元素以及大李村附近有很多手艺人,他想在武汉成为一个文创产品的经纪人,引入一些文创项目到村里,让村里的商户的产品有更多的选择性。他还希望帮助那些学设计的学生在走向社会工作的时候能做他们擅长并热爱的事情,“赖以为生的工作是他们兴趣上想做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在在努力对接这些文创项目。”他正试着在武汉寻找喜欢文创设计的大学生,尤其是帮助那些愿意留在武汉工作的港澳台的学生,“我们能够把这个文创产品项目弄好,让这些大学生参与到项目中,辅导他们如何做,让这些学生在武汉有一个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