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从业者探寻业态创新
疫情的反复对旅游从业者的信心产生不小影响。对此戴斌感同身受,他表示,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认识到,旅游业经济属性强、市场化程度高,在挑战和困难面前,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只有锚定旅游新需求、培育产业新动能,才能以产品研发、业态创新和系统化改革推动旅游韧性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其实近三年时间里,大量旅游从业人员积极投身转型和创新,并在看似不景气的情况下收获硕果。比如深耕本地游和周边游,越来越多企业有了更鲜活的想法。
记者了解到,马蜂窝孵化的一个“周末请上车”项目,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挖掘年轻人周末玩乐市场,主打年轻人喜欢的户外、潮流运动以及其他兴趣领域,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多地落地超过800场活动,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欢迎。今年“十一”期间的“周末请上车”北京站安排了两场京郊骑行活动,由专业骑行主理人带着一队骑行者环游风景秀美的京郊村落、湖畔,该活动一上线就被抢光。
马蜂窝的数据显示,国庆期间各地“骑行”相关热度平均增长超75%,其中桂林“两江四湖骑行”热度涨幅达到150%。在小长假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杭州,正值桂花盛放,在溢满桂花甜香的风中骑行游西湖,是本地玩家和外地游客都爱的“季节限定体验”。
除了骑行,春秋旅行社的“春野秋梦”连锁露营地,景域驴妈妈的帐篷客度假酒店落户黄山,澳门的永利、新濠、美高梅面向本地居民推出一日游和特价住宿产品,都是传统旅游业者在不确定因素中寻求新机会的尝试。
戴斌还注意到休闲空间和旅游业态的聚合重生。比如南京旅游集团介入后的聚宝山郊野公园,从传统的市民公园转型为包括马术、卡拉车、电竞、无动力乐园在内的时尚生活聚集区。良业科技打造的北京亮马河风情水岸和配套的朝阳咖啡节,在为公司培育了面向C端的水上夜游产品线的同时,也为北京构建了一条面向当代生活的亮丽风景线。
在戴斌看来,相对于远程、低频的观光旅游目的地,近程、高频的休闲客源地更有可能成为产品迭代和业态创新,也为市场复苏和产业振兴提供稳定的市场基础。
也正因如此,国庆节假日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旅游接待人数虽然同比下降,但是旅游收入还有所增长,甚至出现远郊区县的品质民宿一房难求的现象,正是因为它们庞大的内生需求。
远方不可行之时,很多游客涌向周边旅游,周边“宅酒店”依旧火爆,“躺游流派”继续引领周边游消费趋势,带旺了众多小城高星级酒店和民宿市场。一二线城市近郊的度假型酒店、高品质乡村民宿及主题乐园周边酒店节前早早满房售罄。其中,北京郊区三地民宿上榜途家今年“十一”热门目的地TOP10榜单,延庆、密云和怀柔的高端民宿一房难求,一晚房费高达7000多元甚至上万元的民宿早早全都售罄。
相关数据显示,国庆假期,本地周边酒店订单占比超六成,用户在酒店消费方面出手更阔绰,本地周边的酒店订单平均花费较去年增长近一成。值得一提的是,节末的酒店花费相对节前更贵一筹,10月5日至7日的酒店预订均价,相较于10月1日至4日,提高26%。
另一方面,“反向旅游”是今年“十一”关键词。不少年轻人从大城市涌向小城市,以低价享受高星酒店服务。去哪儿平台上,十一期间,“冷门”旅游城市酒店预订间夜量同比2021年同期增长超三成,其中高星酒店预订间夜量增幅明显,同比2021年同期增长四成。甘肃临夏、宁夏石嘴山、青海海北、内蒙古巴彦淖尔、四川遂宁酒店四星、五星酒店“十一”预订量同比2021年增长均超10倍。
戴斌注意到,年轻人对跟团走传统旅游线路以及跟KOL打卡热门景点不屑一顾,反而喜欢找个性价比超值的四五线小城市或是冷门的目的地,随心所欲呆上几天。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监测显示,多达83.5%的游客会主动错峰出游,选择新兴目的地和景区游玩。这些传统旅游者服务不了的新需求,自有创业创新者入场。
“今年国庆虽然以本地周边游为主,但市场上随之也兴起众多本地游新玩法。例如酒店+X系列套餐,景区+X套餐,都是在景和酒的基础上叠加丰富的娱乐因素,匹配高质量服务,为消费者带来多层次的旅游新体验,迎合旅客不远行也有新探索的假日旅游需求。此外,短途高铁游、郊野露营、到地参团、当地一日游、轻户外等新玩法,也逐渐成为大众假日旅游的高频选择。”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