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大熊猫国家公园还是人为干扰活动最频繁和资源资产构成最复杂的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人类活动可上溯至先秦,四川片区涉及7个市(州)、20个县(市、区)、110个乡(镇),现有户籍居民4.25万人。过去的数十年,以采矿、水电、旅游等为主的资源依赖型、消耗型开发活动强度大。同时,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内集体土地5490平方公里,占公园总面积25%。国有土地及其附属资源资产由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分别或交叉行使所有权和管理权。
这些特点,既增添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独特魅力,也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预计今年底,四川片区
基本完成界桩、界碑、界牌设置
记者还从昨日的新闻通气会上了解到,预计今年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将基本完成界桩、界碑、界牌设置。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专职副局长陈宗迁介绍说,勘界立标,是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目的是将国家批复的公园界线范围落实到山头地块,向社会公众展示国家公园的边界和管控分区。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期间,在眉山洪雅、绵阳安州等片区率先启动了公园打桩定标试点,已埋设界碑40个、边界桩509个、功能区桩199个。
今年初,按照国家林草局的统一部署,四川省全面启动了此项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勘界落图,正全力推进打桩定标工作。
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预计今年底,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将基本完成界桩、界碑、界牌设置。明年开始,社会公众通过大熊猫国家公园界桩、界碑、界牌标识,有的地方通过电子围栏语音或短信提醒,就能清楚地知道哪里是公园内、哪里是公园外;哪里是核心保护区、哪里是一般控制区。同时,相应的公园内指示、提示、警示标牌也将逐步规范设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