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旅游知识

栖息地变大!大熊猫的家更宜居

来源:四川日报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成都片区累计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8万亩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栖息地变大!大熊猫的家更宜居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10月12日,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一周年。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一年来,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已累计保护修复大熊猫栖息地6.8万亩,为生物多样性发展提供了空间。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涉及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大邑县4个县(市),面积1459.48平方公里。过去一年间,随着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批珍稀野生动物出没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雷倢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天然保护为主,人工改造为辅 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环境更好了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今年5月,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龙池管护站工作人员在红外视频中发现一只大熊猫。视频中,这只成年大熊猫独自来到人工饮水点附近活动,时而趴在水池边喝水,时而坐在水池里“洗澡”,时而仰卧在草地上“打滚”,逗留了近一个小时。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人类活动退,动物才能进。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按照“人退猫进”原则,成都片区有序迁出核心区原住居民52人,清理退出34座小水电站。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还通过设置人工饮水点、首创野生动物人工洞穴等方式,改善野生动物种群栖息地环境。目前,龙池管护站的人工饮水点大多设置在距离水源地较远的山坡地带。“在人工饮水点中间还专门放置了一根木棍,让不慎落水的动物能顺着木棍爬到岸边。”管护站工作人员表示,跟踪监测发现,野生动物频繁地使用饮水点,这证明,人工辅助饮水点项目成效显著。按照“天然保护为主,人工改造为辅”原则,他们还将在部分区域增设饮水点。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了让野生动物能更好地过冬,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创造性地启动大熊猫野外产仔人工洞穴建设及后续红外相机监测项目。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据介绍,目前建成的6个人工洞穴为大熊猫提供了野外繁育场所,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在人工洞穴内活动频繁。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景区设施变身公众教育窗口 村民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了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社区——都江堰市龙池镇飞虹社区,有一个高原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小区。当地村民们成立巡护队,定期巡护保护小区内约3万亩林地。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为确保大熊猫栖息地的“完整性”,居住在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内的村民迁移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入口社区。为更好地从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引导村民参与生态保护,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以大邑县西岭镇云华村、都江堰市龙池镇飞虹社区为试点,成立由政府主导、管护总站参与、村(社区)两委牵头、村民为主体、公益组织协作、学研企赋能的共建共管委员会,建立了完善的制度,创新村民自治管理模式。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61岁的巡护队员王贤祥经常带着孙子和孙女参加大熊猫国家公园都江堰管护总站在当地开展的各种自然教育活动。“我希望下一代把对大自然的热爱传承下去。”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入口社区还通过融合熊猫保育、科普教育、文化展示、后勤保障、熊猫特色旅游等带动经济发展和社区综合治理,实现共建共享和可持续发展。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去年冬天,大熊猫国家公园西岭自然中心迎来首批游客。西岭自然中心的前身是西岭雪山景区云曦餐厅。景区负责人表示:“将原来每年可以创造几百万元效益的餐厅改建为面向游客的自然中心,虽然损失了一些经济利益,但是承担起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科普宣教的社会责任,唤起成千上万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此外,入口社区彭州宝山村、都江堰虹口、崇州九龙沟等地都将原有的景区设施变为自然教育中心,以符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入口社区这一新身份。bQK拜客生活常识网

相关阅读:

  • 成都市的区划调整,四川省的省会城市,为何有20个区县?
  • 一名失意小伙的迷茫之旅:川渝间徒步46天,一度山中吃野菜
  • 喜欢徒步和探险的人,一般都不会错过这里
  • 凭什么,成都西边的这个小镇要受委屈!——天府云端小城
  • 熊猫为什么只有中国有(大熊猫为什么是哺乳动物)
  • 为什么国宝是熊猫(大熊猫为什么有黑眼圈?)
  • 国宝为什么是熊猫(大熊猫为什么称为国宝的原因)
  • 北极熊的毛是什么颜色的(大熊猫的四肢特点)
  • 中国大熊猫生活在哪个地区,我国大熊猫生活在哪儿
  • 大熊猫河边死亡 警方排除人为猎杀 到底发生了什么??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