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平台都修得离开盘山道下去,像是削平小山建成的。一条窄窄的坑洼坡道走下去,(其中一次被坡道中间的酸枣树狠扎了一下,估计是想加深我的记忆),然后是一片开阔平地,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探到凌空山谷中间,只要站在边沿,就可以看到山谷蜿蜒的山路、溪水和整齐的农田,还有未收割的玉米。而在平台环顾四周,360度全是山峦起伏以及漫山红叶。印象最深的有两个。
一个平地上长满了半人高的草,满满的,罡风吹过,人好像置身大海的波浪中之中。一起上山的游客带的孩子,已经控制不住了,在草丛中追逐打闹,一片欢歌笑语。草已经枯黄,淡黄色,头上的苍天,青色,背后的山,直立着,不长植被的立面,留着夏天藓类植物的“墨”迹,是自然之手画的山水,中国特有的“墨色山水”。
另一个平台上,绿树依然成荫,红叶分外夺目,枫树很少,火炬树、黄连木、黄栌,几乎是赤红的颜色,在逐渐西斜阳光照射下,树上的红叶几乎呈透明的金色,远山、夕阳、金色的叶子,只有像西洋油画才可以如此的色彩斑斓、浓烈而饱满。看来东西方的丹青高手,都在这里一展风采。
山道上的景色,也有惊人之处,记得拐过一个弯,对面山上大片的红叶,突然之间涌到眼前,搞得我们有手忙脚乱得慌,减速、拍照、找地方停下来,仔细看看,一连串的惊喜,心满意足。
中间有一个很大的休息区,有超大停车场,还有供游客坐下来的小亭子。最喜人的是有大大的两个板荡秋千,还有一个自助的滑索,一个小秋千。带孩子的游客和年轻人们,玩得不亦乐乎,几乎像进了游乐场。(可惜只录像了,没有照片)
时间已经傍晚,拍完了夕阳下山的瑰丽美照,回望整个十公里长卷,峭立的山峰、墨褐色的崖面,满坡红的、黄的、绿色植被,一条被整齐松树标注出的墨绿色横亘在腰间,在阳光角度变换下,明暗交替,深浅随意,不负空中画廊的称谓。
太阳落山,也是美景表演的落幕,下山路陡而急转,吓了司机一身汗,整个画廊起的随意,过程美艳,结尾嘎然而落,有风范。
下了山已经没有阳光,急急地往回走,山路弯弯,其实开不快,想起几年前同事送的苹果,就是在这附近采摘的,个不大,但是脆、甜、没有渣的口感。来的路上没有买,返程时买上了一兜。古月豆腐是平山特产,来时慌着看景,回来抹黑开双闪停在马路边,也买上了,吃货!
回到家七点半,有点累,但很满足。
秋天的红叶之约,很讲机缘。去早了,叶子没有红。去晚了,大部分红叶已落。前后就这么几天,而变化之大,可能就因为一场秋风。
红叶跟春花比单调了许多,胜就胜在秋风助阵。天高云淡,清空如洗,蓝天碧树之间,一抹秋红,夺人精神,不像春天总是暖洋洋的,懒懒的。这是大自然最后的压轴大戏,今年的万物表演,快要散场了,该休息了,精彩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