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李坑村中的小桥,确实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亦或美妙精致的小桥藏在村中深处没有被我遇见?李坑的小桥们形态各异,用竹条、木板、石块、砖块、水泥预制板搭建的大大小小的桥梁有几十座,将溪流所到之处的两岸人家连成一片。看上去,桥搭建的比较随意,至于桥的造型美感与否在这里完全被忽视,能安全通行即可。
对了,我记得往往这样的古村溪流岸边,总有村妇在浣洗,这次却未得一见,未免心中略有失落。

李坑村古老徽派建筑的屋檐下,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营造出了一种节日的喜庆氛围,这种喜庆氛围,恍若向你招手,亦或让人有一种特别想参与其中的冲动。对了,这挂着一串串大红灯笼的建筑,是一家家的茶楼么?听说李坑的茶楼是非常多的,说是每一座小桥的两岸,都会有几处品茗喝茶之处的。我曾胡乱地想,这么多茶肆,究竟是谁来品茗呢?

不管怎么说,茶楼里的环境我是非常熟悉且喜欢的,一张比较讲究的茶台,上面放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茶壶,各式各样的茶具茶宠散落茶台各处,一应俱全的好茶藏于各种雅致的茶罐里,三五老友一边品着茶,一边窃窃丝语讨论着大事小情、家长里短,惬意而美好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么?

其实,当地人们在品茶的同时,并不会跟你说他们村有多么厚重的历史人文,除非你追问,他们才会如数家珍并带着某种自豪的跟你讲述。听导游说,李坑村自古文风鼎盛,从宋至清,仕官富贾多达百人,确实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的盛事。至今,村中仍可看见“昌荣万代”的匾额。

官宦巨贾留下的财富不仅仅是眼前的徽派建筑,更有与众不同的为人处世之道。村中的高宅拐角处,都要削去一角,过去人们都把墙角削成圆角,现在的人们图省事直接削成了一个直面,但不管怎么说,在李坑人的意识里,自家屋角院角,如果是直角,势必会对往来人与车马行走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便有了“李坑屋角削一半”的说法,而村中的一副楹联:“世事让三分天宽地阔,心中存一点子种孙耕”,又进一步地诠释了他们刻在骨子里并代代相传的谦让才能和美才能路宽的处世之道。

我平时是喜欢清静的。漫步在李坑,好想在这里寻一处院子独坐,听一曲自己喜欢的音乐,品一品自己喜欢的清茶,感受和提炼一下自我人生中的一些往事与对未来的憧憬。我曾跟友们说过几次,我这个人是比较内向的、腼腆的,每每说到这,友们都会大声笑我,他们眼里在任何场合都不苟言笑的我,谁会相信还有内向和腼腆的一面呢?我只能说那是我的外在吧,外在的东西早已经被生活消磨得七零八落、似是而非了,还是让内在的东西保持一点本真吧。
再说,判断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不一定是别人眼里看到的样子,也不一定是别人口中描述的样子,亦如眼前的这杯清茶,只有自己亲自喝了,才能体会到它是苦涩的,还是寡淡的,还是甘甜的,亦或还是最先从它的苦涩中,慢慢品寻到可以让人回味许久的甘甜……

我是极怕遇到、又渴望遇到这种感受的,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古老的徽派建筑,把我拽进了幽深的古日子,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悠扬的音乐,又把我带到了感慨万千的从前,循环往复、来来回回,却从不消散……这就是我的感受,我说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你会信么?

几年前,我到婺源理坑古村采风,视频在网络平台发出,竟有许多网友留言,说他在学生时代曾在此写生,和同学们穿行于村中各处,寻找画面。笔墨丹青,涂抹畅想,描绘未来,如今各奔东西,往事如烟,转眼数载,膝下有子,为烟火衣食劳碌奔波……现在李坑亦是如此重演,学生们三三两两,用她们的画板画笔,水彩色盘,画出属于她们自己的快乐、未来的快乐,自己的美好、未来的美好,我真心希望她们不要再为将来的生活所累,不要再为自己的前程所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