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或许,因为一首诗,一阙词而恋上一个地方,的确有些冲动。但这种冲动,未尝不是一种快乐。
一大早,打车到寒山寺。据说寒山寺的头柱香,是比别处灵验的:求官求财求子求学的往往无往不利。这些都和我们无关了,烧香也免了,佛祖留在心里,求个全家身体健康吧,顺便也求个旅途顺利。
吃了寺里的素斋,再和白老师一同复习一下历史。寒山寺始建于梁天监年间(502—519年),相传唐贞观年间,高僧寒山在此住持,遂更名为寒山寺。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更使寒山寺名扬中外。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几次遭到火毁,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
传说,寒山和拾得原本是佛界的两位罗汉,名曰“和合二仙”,为了点化迷罔的世人,在凡间化做两位苦行僧。一日,寒山受人侮辱,气愤至极。便有了与拾得下面的一段精彩对话。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
从寒山寺出来,不远处便是枫桥了。
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夜泊枫桥,便听到了夜半钟声。江南水乡秋夜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诗人,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每当这时候,白静静总是习惯于我长久的沉默而不来打扰,明白此时此刻的我,又是在和古人进行着跨时空心灵对话,去相遇一份期待已久的感动......
离开枫桥,离开张继,下一站,是另一种精彩。
走进苏州博物馆,不少人第一时间不是去展厅,而是冲向露天中庭,不停地拍摄:清澈的水面倒映着片石假山与粉墙黛瓦。这正是由著名华裔设计师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中最美的景色。
初见贝聿铭先生的作品,是法国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那时对贝先生只是粗浅的了解。对于建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去形容,只知道看起来很美。这一次来江苏之前,详细了解了有关贝先生的生平与作品,特别是观看了关于苏州博物馆的设计建造全过程的纪录片。而眼前的建筑之美,大大超过了我在电视上看到的印象和全部的想象。特别是在江南的微雨中,更增添了一份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