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有座“雷峰塔”,你知道吗?其实这“雷峰塔”实际上就是咸阳以北的彬县塔。
整个塔体经过千年风雨剥蚀,特别是经受了明中叶的关中大地震亦未撼动,可见我国唐宋时期建筑技艺的精湛与高超。至于“雷锋塔”因何得名无从考知。而它的另一个名字却出处有证,即“开元古塔”:
浮图耸矗碧山头,
顶上藤萝老树秋。
天宝乱离经过未,
开元遗迹尔还留。
月临七级彬亭冷,
影浸孤城碧水流。
问道阶梯何事废,
只缘高处客心愁。
因了明邠州司马张金度这首诗,邑人始称此塔为“开元古塔”。
据传这永寿塔和彬县塔是一对师徒的杰作。约在北魏天兴年间,一对师徒云游到翠屏山和紫薇山一带,见这里山色迷人,宜于静修,师徒二人就商分别负责在两座山间各自建造一座砖塔,师傅建彬县塔,徒弟建永寿塔。
动工前师徒二人商量好,两塔同时动工,看谁建得快,建成早,先成的就放炮为号。这样,两座塔就同时开工了,徒弟怕自己落在师傅的后头,就一边垒砖,一边朝彬县这边看。看着做着,永寿塔就朝彬县这边斜了。
师傅呢,自以为自己是老手旧胳膊,轻车熟路,就是睡下滚也能滚到徒弟前头。这么,就在塔身建好后,吸起旱烟来。突然,永寿塔落成的炮声响了。师傅这一下才慌了,手脚慌乱的收好了塔顶。
因此,这两座塔至今仍留有毛病,师傅塔面砖凌乱,徒弟塔塔身倾斜。还有人说,这两座塔是姊妹塔。姐妹俩相伴要去西方朝佛,姐姐走得快,妹妹后边赶她。妹妹走到永寿就被家人拉住了,她心不甘的胡乱扑乱,所以直到今天还是向前奔跑的姿势。
姐姐呢怕家里人追她,情急之下把手饰都跑乱了,也没顾得收拾,因此,至今塔顶面砖还乱摆着哩。又有旧县志载,该塔为后魏平阳王熙所建,约在北魏天兴年间(398-404年)。如此一来又让彬县塔穿越般的回到了1500多年前,可以想象,登临古塔的就不仅仅是范仲淹,张金度等历史名流了。
总是事与愿违,就在姊妹塔穿越来穿越去的居无定时间,又有资料显示,从永寿塔顶拆下的残砖中间发现宋神宗“熙宁重宝”铜钱一枚,同时发现书有“大观元年五月重”字砖一块,文物管理单位就此认定此塔为北宋塔。究竟是重修,还是重建,无可辨认。姊妹塔再一次匆匆地被招回到了北宋年间。这就齐了,至此仅能证明的就是这两座塔的“血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