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神是秦琼和敬德,那么寺庙的守护神是谁,你知道吗?
山门,为寺庙中的第一道大殿。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而建于山林,因此称寺庙正面的第一道楼门为山门。一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无作门,左边为无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方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贴门神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在过去的农历新年,每一户人家有钱没钱总要贴一对门神于门上,用以驱邪避鬼、卫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门神文化很受社会各界的欢迎。
门神有多种,从神荼和郁垒到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有驱邪类、祈福类、宗教类、武将类、文官类等很多类的各式各样的代表人物。
那么,作为寺庙的神佛场所,需不需要门神把守呢!需要,而且是两员神将,即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中国民间对佛寺山门前二金刚的俗称。为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作者根据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附会而成的两员神将。形象威武凶猛,一名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名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
佛教中守护庙门的两个神,形象威武凶恶,《封神演义》中把它们描写成两个有法术的督粮官,一个鼻子里哼出白气,一个口中哈出黄气。用来比喻有权势者手下得力而盛气凌人的人(如果碰巧是两个),也比喻狼狈为奸的两个人。
后被佛教吸纳,成为佛教守护神,因此这种称谓,完全是中国佛教自明代以后的文学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