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顶三弩,三甲入地府,”为什么在古代私藏甲胄是死罪?
冷兵器,顾名思义,是指不使用火药、炸药等燃烧材料,可以一击伤敌的作战武器。在我们社会发展初期,冷兵器就出现了。每一件兵器的诞生,都饱含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也象征着古人智慧的历史结晶。
在古代战场上,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冷兵器和防御工具和盔甲,比如长矛、匕首、长戟。当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武器也不是随便用的,管理还是很严格的,尤其是铠甲。据有关史料记载,唐朝有“一甲顶三弩,三甲入地府”的说法。
看到这里,难免会有一些疑惑:为什么藏匿盔甲比藏匿武器犯罪更严重呢?铠甲不就是用来保护和抵御外来侵略的吗?将它保密怎么会是一个如此大的罪过呢?
所谓“一甲顶三弩,三甲入冥”,大致意思是说,如果一个士兵私藏一副甲,就相当于藏了三支弩箭;可以直接判处死刑。
原来是这样的。要知道,打造一件好的铠甲,是极其困难的。不仅建设需要大量的时间,还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铠甲是古代战场上的重要装备。替补的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士兵的存活率。而铠甲,也不是普通士兵能够拥有的。他们拥有的只是简单的皮革防护装备。一般只有建功立业的将军或军官才能拥有。
另外,铠甲工艺复杂。它由数百件铠甲组成,不是一般人能够制造出来的。而且,普通的剑对它毫无用处,防护效果极佳。因此,古往今来,对于铠甲的管控都是非常严格的。毕竟,也是影响战斗成败的重要因素。
从前,西汉名将周亚夫晚年制作了500多副轻甲,但因为他私下拥有如此多的铠甲,所以被人举报,说他打算造反。周亚夫气得死了。在这件荒唐的事件之后,拥有盔甲已经演变成蓄意造反的理由。
而且,翻阅史书发现,历代王朝都认为铠甲比一些进攻性的兵器更重要。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率领十三名身披铠甲的将士,奋勇杀敌。在没有铠甲的敌人面前,他们就是凶猛的猛虎,极具战斗力和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