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是我国赖以生存的重要产业之一,现如今,农业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不得不直面自己存在的弊端和可以利用到的机遇。
传统农业的痛点其实在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地十分明显,无非侧重三个重点,一是需求侧,二是供给侧,三是服务侧。
从前,农业只要满足温饱问题,一碗米饭下去不饿了,大家也就满足了。
可是,随着消费水平的上升,人口工资水涨船高,入口的食物就不单单是能吃这么简单了,而是聚焦到好不好吃,口感如何等重点上。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农产品与消费者的矛盾点也发生了转变。
曾经,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与国内传统的农业生产矛盾体现在总量供给不足上,转变后,就得考虑产品结构不匹配的问题了,这不管是对产业本身,还是对农民来说,都是一次重大挑战。
大家都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所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于世界首位,但这个首位是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之上而得来的,与农业技术的联系并不紧密。
国内长期存在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散经营以及高度分散的种养殖现状,把机械化水平和生化技术水平低下的毛病凸显地淋漓尽致,再加上,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程度偏低,价值链短,导致附加值低,农业盈利薄弱,人均农业增加值远低于发达国家。
服务侧的问题是制约农业拾级而上的最关键点。
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在做农业时,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但最欠缺品牌意识。
很多人前期投入了大量资金,没有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导致后期入不敷出,又无法进行融资,三农领域的融资是最为困难的。
困难大多体现在环节复杂,成本高,时效性差等要点上。
再加上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交易链条过长,交易成本、运输成本较高,交易的不确定性增大、损耗也较高,这也是许多农民想要走出农村,到城里打工的原因,赚不到多少钱。
数字农业当下十分热门,给农业带来了新的活力。
数字农业确实有不少可取之处,比如数字化提升空间大,政策扶助力度大,规模化经营潜力大,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崛起以及新兴技术不断进步,应用成本下降。
传统农业转型,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抓手,实时获取农业数据,反哺农业生产。
通过万物互联,生成海量数据,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率和决策效率,合理运用人工智能,缩短农业研发进程,培育更好的植物基因,创造更安全、更高效的农作物,开发更多的农产品。
5G在各领域运用地十分不错,农业与互联网相结合,只会进步不会退步!
本文由中新云农【sinonc-agri】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玩转数字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