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发展靠工业,中国的根在农业。全国农业大省很多,闻名遐迩的有黑龙江省,自带粮仓的美名,还有河南省,产粮大省。但是中国的农业第一大省不是以上两个省份,而是山东省。
农业,并非只有粮食一种考量因素,还有林业、牧业和渔业。山东平原辽阔,地势平坦,又靠海,满足机械化操作的需求,也给渔业发展、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山东虽然土地不足,可粮食一年两熟,弥补了这一缺陷,再加上蔬菜水果种植知名度高,苹果、梨等水果销往全国各地,属于农业领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等生。

不过,当数字农业的概念提出之后,山东农业的成绩却较往常落后了一大截,为什么,因为当时山东并未开展关于“数字农业”的整体研究与应用。难能可贵的是,山东有关农村信息化等科技工作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早在“九五”期间,就承担了国家“863计划”智能化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了山东省小麦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以及山东省主要作物生态平衡施肥决策系统。
除此之外,山东还研究和开发了农业信息化关键技术、农业信息网络关键技术、基于模拟模型和知识库的主要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智能化决策系统,还有适合山东情况的主要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等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智能化决策系统,以及优质专用小麦生态分布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一系列的先进农业科技。
这些技术、系统,山东经过五十多年的打磨,到如今的十四五期间,已经自成体系,拥有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但山东顶层思想虽然稳固,奈何下辖县市略微胆小,很多县市没有开展数字农业项目,依然围着传统农业打转,农业相关的问题日渐暴露出来。

就拿种水果的农民来说,现在,山东很多的县市存在人老、树老和经营模式老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依仗数字农业。山东要发展数字农业其实不难,难就难在,不肯踏出这一步。老农人退场,新农人又没有种植经验,怯懦,怕种不好地,二是嫌弃农业又累,赚的钱又少。
数字农业大可以把这两大疑难杂症一扫而空。发展山东的“数字化农业”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制订科学规划,还要加强组织领导,有步骤地逐步展开,当前关键需求有两步:第一步,大力发展全省农业信息网络建设。这是开展“数字化农业”的基础,这是一项基本建设,也是设施农业的一部分;第二步,加快开展“数字化农业”的科学研究,这是开展“数字化农业”的深入内容和实际要求。
而走出两步,需要山东建立领导组织,改变目前由一个或几个部门、几个科技人员单打独斗的局面,达到系统性促进农业数字化发展的目的,再就是集中省内科研力量,大力引进国内外科研人才,采取专家项目责任制,集中力量突破现有难题。

最后,要资金到位,把有限的政府资金,用出合理的价值,超常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