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明明出门前刚刚系好的鞋带,没走几步就散开了。你以为是自己绑得不够紧,于是用了两倍的力气再次系好。然而不久后,你又一次差点被散开的鞋带绊倒。
鞋带总系不紧,是自己的“打开方式”不对?还是鞋带本身的问题呢?
1
活结与死结
一般来说,由于系鞋带的方法不同,有些鞋带的结的确更容易散开。
大部分人系鞋带的结是所谓的平结(Square knot):
步骤大概是这样的:
来源|Figgen
或者是纵结(Granny knot):
来源|Figgen
纵结也叫“祖母结”,与平结的打法基本类似,只是在缠绕的方向上有所不同,比起平结更加牢固。
这些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结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包含下图这样一个结构,有点类似于动滑轮:
鞋带的绳结具有和动滑轮类似的结构
来源|搜狐
想必你已经发现,在这种结构中,两根绳子其实并没有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它们还是独立地两根,可以发生相对运动,只不过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二者之间要想发生相对运动并没有那么容易。也就是说我们常见的活结,其实都是靠摩力擦维系的。
然而,绳结不动状态下的静摩擦力是有限度的,如果你拉绳头部分,且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时,绳子就会发生滑动,绳头部分变长,绳圈部分缩小,最后绳结被完全解开。
其实,即使不主动去拉绳头,在人走路的过程中鞋带也会受到惯性力的作用,逐渐使绳结脱离。
这是因为我们在行走过程中速度会经常变化,而绳头倾向于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站在绳头的角度上看(以绳头为参照物),就好像无形中有一股反方向的“力”在拉动着它,就像我们行走中衣服也会发生摆动一样。这个就是我们常说的惯性力,其实是相对加速度造成的。
与前面介绍的活结相对的就是死结。对于单根绳子来说,最简单的单结在拉紧后就形成了一个“死结”。
对于两根绳子,我们可以将多个单结不断重复,最后将两端拉紧,也可以形成死结。
各种形式的绳结
来源|百度
与依靠摩擦力维系的活结不同,在受力分析上,“死结”两侧的绳子因打结可以看作两根独立的绳子,因此不会互相影响。相比起活结“动滑轮式”的结构,死结被视为不可随绳子移动的节点,难以解开。
2
鞋带: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工程师Oliver O’ Reilly在教女儿系鞋带时也发现了鞋带总是松开的问题,于是他与几位同事一起,用高速摄像机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实验开始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研究生克里斯汀·格雷格(Christine Gregg)先穿上一双跑鞋,系紧鞋带,然后在跑步机上慢跑,一名同事则负责拍下这一过程。
结果发现,脚在慢跑时砸中地面一刻产生的力可达人体自身重力的7倍。这一瞬间鞋带末端受到冲击所产生的加速度的数值高达重力加速度的7倍!
理论上,加速度越大,鞋带末端自身受到的惯性力就越大(以鞋带末端为参照),当这个力大于鞋带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滑动就会发生,使你原本系紧的鞋带慢慢松开。
格雷格表示:“我只需拉开鞋带的两条末端,便可解开鞋带。而绳结松开的过程其实与此相同。只不过使鞋带松开的力不是拉力,而是脚落地时产生的力,以及腿部前后摆动产生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