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国外揭秘咏春拳的文章,因为老外的语言习惯和思维逻辑差异问题导致很多我们国人耳熟能详的专业术语反而让他们说的晦涩难懂,而且有一些错误的地方,所以我花了很多时间给切换过来。非常值得一看,看看从老外的角度对咏春的剖析,要学好拳就应该以这种严谨、求真的态度去对待。 ——深圳弘义咏春拳馆 2021 年4月 9日
李小龙常常因为在20厘米左右用拳将对手打倒在地而赢得观众与学员们的喝彩,许多年来,一些武林人士也试着去演练这一技术,他们之中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寸拳的秘密已经存在了上百年,这种技术是最具有使用价值的中国武术体系中拳理论的一个部分,它叫咏春拳。
中心线
咏春拳的力量来源于拳手的脚下和穿过身体的中心线,拳手表面的中心线在拳手身前,它是一条假想线,起于拳手头顶中间部位,然后,由身体中间穿行至阴部。
由于咏春拳的发力基于身体的中心线,这就有利于拳手出拳力量直接来源于拳手身体背部的大肌肉群,这种发力方式与那些力量来源于腰与臂部肌肉的武术体系形成鲜明对比。
咏春拳斗士开始出拳时,他的肘部一直都在寻求身体的中心线。当肘部寻找到自己身体的中心线后,拳手打出的拳能直接击中要害,这是因为身体与手臂在一条直线上的冲拳能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强大力量。
卡尔·派克说:“咏春拳出拳时要放松自己,手臂像一根弹簧一样。”卡尔·派克是咏春拳教练,“出拳时,要充分利用送胯蹬地的反作用力,前臂和拳头则是很放松的。肌肉与脑神经紧张会影响出拳的速度与威力。”
姿势与步法
力量源于拳手的姿势。咏春拳的姿势平稳,人不过宽取式(一般两脚之间距离与两肩的距离相一致),但是,拳手出拳的最强力量来源于拳手的腰腿上。
咏春拳格斗式成三角形。两脚稍微内钳,身体靠后正面对敌。当拳手前进时,拳手的前脚前跨,后脚则拖步向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拳手在整个打斗过程中保持一个重心在后的姿势,这种姿势有利于拳手进攻对手。拳手的原动力与拳力就产生于这种向前移动的脚法中。脚步移动时所做的冲拳产生的力量要远远超过原地出拳的拳力。
咏春拳手也常使用没有禁封的腿发出踢击动作。使用踢击动作时,拳手利用踢腿向前下落的惯性带动后脚。咏春拳的每一个踢击同时要配合拳的出击也很重要,因为,每一个脚的踢击动作都有助于拳手的双手打击动作,并且可以增加拳手出拳的力度。
抖腕之力
寸劲除了放松出拳、最后一瞬间绷紧肌肉、把力量集中在一点爆发出来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窍门,就是“抖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