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既是工作室,也是课堂,这些孩子虽然学得慢,但很认真,喜欢问问题,我的课基本没有准点下课的时候。”从事特教工作两年,张丽和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感情,在课余时间帮他们指导,甚至每年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一些皮料。
工作室里,学生孟凡一坐在桌子前,缝制着手中的皮料。“第一次到工作室看到一个包,特别漂亮,我就想给爸爸妈妈做一个。从小到大他们为我付出太多了,到学校之后就想多学一些东西,以后自食其力,不让他们操心。”谈及学习的缘由,孟凡一说。
绥化学院党委书记冉庆国表示,2020年学校在前期探索基础上全面推行听障生“专业 特技 创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制定了听障生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提升专业操作技能为目标,学校创办了寒地黑土葫芦烙画工作室、剪纸技艺创新创业工作室、网店装修服务工作室等14个听障生特技工作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之掌握一技之长,走向社会能够自立。
自强:用微光照亮世界
疫情期间,绥化学院制作的手语系列防疫短视频火爆全网。“感谢手语服务队。”“要不是你们,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许多听障人士表示感谢。
为了帮助听障人士们更快,更准确地接收疫情防控的重要信息,绥化学院组建了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疫情防控党员手语志愿服务队”。
37期视频的后期制作,都由听障生李志浩完成。作为指导教师,尚晓丽深知其中的不易。“视频制作是个精细活,需要一帧一帧进行剪辑,按照手语老师的每一个动作精准对应上解释字幕、同期配音、背景音乐。”
听不见声音,给剪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李志浩找了个“外援”,他负责剪辑,妈妈负责帮他听,帮他检查。母子两人,常忙到半夜。“一直被关爱着,也想回报社会,即便是微光也希望照亮别人。”李志浩说。
钻研摄影技术,组建团队,开办公司,在尚晓丽老师帮助下,李志浩和几位同伴创办了“阳光科技残疾大学生服务中心”,成为别人口中的“李老板”。
李志浩常把镜头对准听障群体,拍摄了很多此类题材的图片。“希望能够通过我的作品让越来越多的人到听障这个群体,消除歧视,看到他们自信、自强的一面。”他说。
如今,绥化学院培养的听障学生不仅树立了自信,实现了自立,还将爱心继续传递下去。学校定期组织听障生参加社会活动,关爱社会听障人士,利用他们所学所知,帮助其他人更快地融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