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验协同能力,而非高估值
职业教育收并购也并非如此残酷。在 2019 年、2020 年,有一些上市公司纷纷将主营业务变更为教育,并将公司证券名变更为「 XX 教育」,例如开元教育、中公教育等。多鲸发现,在这些正式更名教育的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的特点是并购的教育标的业务协同能力强、业绩对赌完成率高。
中公教育主营业务横跨招录考试培训、学历提升和职业能力培训等 3 大板块,主要业务赛道都处于高增长阶段。2019 年,中公教育实现收入 91.57 亿元,较上年增长 46.82%;全年净利润 18.23 亿元,较上年增长 56.81%。在 2019 年,教育培训业务已占到主营业务的 99.38%。在 2018 年教育培训业务也占到了营收的 99.67%。
有教育投资人向多鲸介绍了中公教育上市的特殊性,将培训业务装入所谓的「空壳」公司更具有代表性。这区别于,以双主业布局的上市公司,不用太多考虑与上市公司的协同和融合。从业绩对赌完成率上看,中公教育的借壳上市更具有说服力。
「中公教育在类借壳的过程中,不排除他们对自己的业绩的预达成性做了深度的评判,在业绩对赌是那个量力而行,也会促成业绩的完成率。」上述投资人向多鲸表示。
对于另外一家更名教育的上市公司。开元教育原本是一家以煤质分析仪器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从 2016 年开始战略转型切入职业教育领域。2017 年 3 月,其完成自上市以来的首次重大资产重组,收购上海恒企教育 100% 股权以及中大英才 70% 股权,正式开展双主业发展。
开元教育在 2020 年年报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营收达到 8.4 亿,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 98.84%。其中中大英才贡献 1.31 亿元,净利润 968 万元;恒企教育实现 7.22 亿元,净亏损 3.9 亿元;天琥教育实现 21 万元,净亏损 4.95 万元。
开元股份子公司恒企教育以实战型会计人才培训为核心,集财务研究、财务课程开发、财务人员技能培训、财务管理咨询、财务应用知识推广为一体。孙公司天琥教育从事设计培训。另一家全资子公司中大英才主营业务为互联网在线职业考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
目前,结合所收购三家教育标的的业务,开元股份已经形成财经教育、艺术设计、线上考证及学历辅导服务协同性业务布局。
职业教育是“老骨头汤行业”
在 2018 年之后,职业教育收并购略有消减的趋势。二级市场对教育收并购的热度已经开始消退,前些年并购的教育相关标的存在不达预期的情况,相应估值也开始回落。
除了热情消退之外,收并购减弱也跟职业教育产业发展周期相关。职业教育是一个投资周期长,短期很难看出方向,但又存在爆发的大空间。
从此前上市公司收并购的项目来看,比如百洋股份并购的火星时代,在 2016 年的评估值是 10.59 亿,所处的数字艺术设计教育赛道呈现增速发展的态势,不料到了 2018 年行业受监管影响,招生开始收缩,也相应影响公司的业绩对赌。
尽管如此,职业教育资产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传智教育、行动教育上市便是很好的例证。2018 年民促法政策的修订,非学历继续教育的民办培训机构也可以申请法人登记,给这类职业教育打开了上市的窗口。
从业绩对赌的完成率来看,跨行并购的职业教育标的业绩成功率比较低。几何投资合伙人贾金亮向多鲸表示,「跨界收购布局教育的上市公司天然不具备教育基因,无法深化教育资产与上市公司的协同性。虽然有些职业教育标的完成了业绩对赌,但后续的业绩是一落千丈。」
他认为,将来可并购的、优质的职业教育标的会越来越少,投资人会更谨慎,而业务发展好的职业教育会选择主动上市,例如传智教育。
实际上,职业教育像是老骨头汤行业。金融财会、IT 培训、驾考培训等较为成熟,就看细分领域的机构能否熬到最佳的产业爆发时期。专注职业教育投资的投资人认为,「优质的职业技能培训的教育资产被并购的可能性要更大,相比于职业资格考试而言,前者的头部效应还未完全显现,有很大的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