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6月,旭辉地产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807.3亿元,同比下降约8.7%;累计实现权益金额444亿,权益销售额比例仅约55%。
值得注意的是,权益金额大抵只有流量金额的一半,换句话说,虽然销售额高,但一大半都不是自己的。
大手笔拿地 暗藏隐患
尽管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境地,旭辉地产并未放慢规模扩张的步伐。公开资料显示,自2020年开年以来,旭辉地产仍然在逆市拿地。
2020上半年以来,旭辉地产组织转型明显提速,新增了6个项目,新增计容面积117万平米,环比增长611.0%,拿地金额71亿元,环比增长156.3%,平均溢价率约10%;最近几年,旭辉地产的土储增长速度可谓非常之快。
据中指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1-9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TOP100显示,旭辉地产在前三季度拿地花费478亿元,位列第14名,拿地面积为628万平米位列TOP100第20名,平均拿地成本7612元/平米。
数据显示,2013-2015年,旭辉地产的总土地储备分别为920万平米、960万平米、1250万平米;2016—2019年,旭辉地产的土地储备分别为1750万平米、3100万平米、4120万平米、5070万平米。
敢于逆市拿地是旭辉地产近三年业绩爆发的原因之一。2016—2018年,旭辉土地储备增至1750万平米、3100万平米和4120万平米。目前旭辉地产的土储中,一二线及准二线占比达到87%,总土储面积约6540万平米,对应货值9880亿元。
旭辉地产还有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销售均价低于结算均价。具体来说,2016至2019年,旭辉地产的销售均价分别是18000元/平米、16500元/平米、15800元/平米和16600元/平米。而2017至2019年,公司结算均价只有14000元/平米左右,甚至2019年只有12900元/平米,价格一直没有上来,旭辉地产的盈利也自然受到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按旭辉地产今年中期业绩数据显示,其剔除预收款资产负债率74.24%触及踩线,净负债率63.2%,现金短债比2.35,按监管部门设置的三道红线看,旭辉地产踩了一条红线,得监管一张黄牌警告。
营收增速放缓、业绩不断下滑、深陷“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旭辉地产如何把形象从“黑马”转变成“三好生”,《每日财报》将持续。